詩詞鑒賞《水龍吟①·蘇軾》次韻章質夫楊花詞②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②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③。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④。縈損柔腸⑤,困酣嬌眼⑥,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⑦。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⑧。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⑨。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①水龍吟,詞牌名。 ②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章質夫,蘇軾的朋友。 ③從教,任憑。 ④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思,心緒,情思。 ⑤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⑥困酣,困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⑦“夢隨”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⑧落紅,落花。綴,連結。 ⑨萍碎,相傳楊花入水化為浮萍。
這首詠物詞以物擬人,寫得纏綿悱惻,構思精妙,是蘇詞婉約風格的代表作。這詞中細膩地描繪了楊花飄落的情狀,也借楊花自飛自落的寂寞傳遞出感時傷春的幽怨之情。
上片惜楊花之飄墜。“似花還似非花”兩句,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似花”在形,似“非花”在神。“拋家傍路”三句轉入擬人手法:“無情有思”引出下面幾句的內容。“縈損柔腸”三句寫“思”的狀態,描寫楊花輕盈臃腫似美人之眼欲睜又閉,想像奇妙無比,神采飛動。“夢隨風萬里”三句寫“思”的內容,是萬里尋夫,剛停而又被鶯呼起,寫盡楊花輕盈飄動而無定所的神韻。
下片抒發傷春的幽怨之情。先以落紅隱襯楊花,楊花“非花”,所以“不恨此花飛盡”;但楊花飛盡的季節卻是春天將逝的季節,這是一種說不出的痛。“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所看到的是,二成變成了塵土,一成變成綠萍。唯一可能承載楊花身影的是潺潺的流水,也只有這流動的春水,可以寄放詩人那尋覓的情懷,離別的惆悵。“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楊花之漫天飛舞,恰如游子與思婦的眼淚,紛紛揚揚,無窮無盡。也只有游子和思婦,才會在這紛飛的淚水中苦度年華!以情收束全詞,深寓生命之孤獨、漂泊、失落、不能自主、無可奈何之悲傷。
全詞用擬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過楊花隨風飄轉的情景,刻畫出一位夢繞魂牽、幽怨綿綿的思婦形象。構思新穎,想像豐富,在若即若離、不即不離中,將全詞寫得空靈飄忽,精妙絕倫,壓倒古今,為詠物詞的極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他在詩、文、詞、書法等各個領域都有杰出的建樹,詞的藝術創造性尤為突出,表現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蘇詞繼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等人之后,進一步清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頹靡詞風,‘以詩為詞’,使詞擺脫了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代表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坡·莫聽穿林打葉聲》《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棗花》《江城子·密州出獵》等。
●水龍吟,首見于柳永詠梅之作。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鼓笛慢》《海天闊處》《豐年瑞》等。雙調,上片十一句,押四仄韻,五十二字;下片十一句,押五仄韻,五十字,共一百零二字。用“越調”。
●“春色三分”三句是假設之辭,但假想得超凡脫俗,讓人拍案稱奇。蘇軾曾多次使用這種將春色數量分化的寫作方法:如《臨江仙》之“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之“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等。唐代詩人徐凝的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是此類寫法的更早的源頭。
●錯改王安石的詩:一日,蘇東坡去王安石的書房烏齋去找王安石,見桌上擺著兩句詩:“明月枝頭叫,黃狗臥花心。”蘇東坡好生質疑,覺得明月怎能在枝頭叫呢?黃狗又怎么會在花心上臥呢?以為不妥。于是提筆一改,將詩句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狗臥花蔭。”后來知道黃狗是黃狗蟲臥在花心,明月是明月鳥。蘇東坡才恍然大悟,知道錯改了王安石的詩。
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是和章質夫的《水龍吟》的同韻之作,后人往往將它們放在一起比勘品評。
水龍吟
章質夫
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這首詞詠楊花,以形寫神,風姿秀逸。上闋寫楊花飄墜輕飛,極富動態神韻,特別是歇拍“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幾句,將楊花在“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后的輕飛之態,寫得至為靈動。下闋雖牽涉人事,但仍以摹寫楊花物態為主,不惟擬人,且略微滲入了人的情韻。從總體上,章質夫賦詠楊花,便真的在楊花的物態風神方面下足功夫。與章質夫的原唱相比,蘇軾的和韻之作在不即不離中,將自己的感情隱寓其中,亦楊花亦東坡,把傳統的賦物境界和人格境界打通為一。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詠物之詞,自以東坡《水龍吟》為最工。”
古詩詞中有許多關于花的意象:花開代表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花落代表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桃花象征美人;蘭代表高潔;牡丹代表富貴、美好;菊代表隱逸、高潔、脫俗、堅貞;梅代表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丁香代表指愁思或情結。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上一篇:宋詞《水龍吟·秦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江城子·史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