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昌《嵩臺》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馮敏昌
天水茫茫合,牂牁千里來。
蒼然留遠影,晚色下山隈。
縹緲晨鐘出,嵯峨羚峽開。
長風吹不極,人立古嵩臺。
此詩中之嵩臺為粵東十臺(越王臺、鶴舒臺、逍遙臺、嵩臺、釣魚臺、石屏臺、妙高臺、寶月臺、望煙臺、見日臺)之一,位于廣東高要縣城東石頭岡,下臨西江。這首五言律詩,描寫作者于黃昏時分立于嵩臺之上的所見所想,有沉郁蒼涼之感,亦不乏開朗達觀之意。
首聯“天水茫茫合,牂牁千里來”,寫作者極目遠望,西江上源的牂牁(zàng gē臟哥)江(古水名,或謂即今北盤江)從遠處流來,顯示出茫茫、深遠的景觀。正因為遠望“牂牁千里來”,所以只見到水天融成一片,分辨不清其分界之處,使人產生宇宙空間渾然一體的感覺。頷聯“蒼然留遠影,晚色下山隈”,繼寫遠望中的山影: 由于暮色蒼茫,籠罩住遠處的青山,所以眼前顯現的只是蒼茫的山影,暮色與山色亦化成一片?!巴砩律节瘛敝小跋隆弊钟玫妹睿且环N擬人手法,“山隈(wēi威)”,指山的轉彎處,此處指代整座山。這一聯屬于倒裝句,既旨在突出黃昏時分青山“蒼然留遠影”之境界,亦為了適應韻律的需要。黃昏這一時辰在嵩臺上所見的山水都是如此朦朧不清,使人心情不能不變得沉郁壓抑。為了擺脫這種迷茫困惑的心境,頸聯“縹緲晨鐘出,嵯峨羚峽開”一轉折,出人意料地描寫了詩人想象中的明朗的景象: 當黃昏與黑夜消逝,次日隨著縹緲的晨鐘敲響,曙色升起,高峻的羚羊峽口會十分敞亮,一覽無余,人的心胸亦將為之開朗起來。尾聯“長風吹不極,人立古嵩臺”不僅篇末點題,寫出作者是站在古嵩臺上遠望與遐思;而且表明盡管山風吹不盡,他似乎亦無離開之意,仿佛在等待聆聽翌日縹緲的晨鐘,欣賞“嵯峨羚峽開”的美妙晨景。這又表現出作者對自然美的執著追求。
這首詩實寫嵩臺晚色中所見的山水風貌,顯得蒼涼; 虛寫想象中的嵩臺曉景,則顯得明朗。二者辯證地統一于詩中。這種對自然景象變化的向往,亦包括一種人生的信仰。
上一篇:王士禛《嶧山即事》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沈括《延州詩》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