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江城子①·史浩》定風波蘇軾
片帆初落甬勾東②。碧湖空。滿汀風?;厥滓淮?,銀浪飐孤篷③。且駕兩椽煙雨里,憑曲檻④,浥空蒙⑤。 閑移拄杖上晴峰。莫匆匆。伴冥鴻。笑指家山,蘋葉藕花中。腳力倦時呼小艇,歸棹穩,月朦朧。
①江城子,詞牌名?! 、陴礀|,地名,屬寧波。 ?、埏s,風吹使顫動?! 、芮鷻?,曲折的欄桿?! 、輿牛礉瘛?彰?,迷茫。
本詞為我們展現了主人公歸家途中的兩幅畫面,也通過風格不同的畫面展現了自己不同階段的不同心情。
詞人在上片著意營造了一種迷離、空蒙、又曠遠的意境:船剛剛駛達甬勾東,回頭望去,碧綠的湖面空闊無際,只剩下起伏的波浪吹顫我那同樣孤單的船篷。風在水面平地之上肆無忌憚地游走。前四句,“空”“滿”兩個字,讓全詞的空間感更強了:一葉孤舟泊在空闊無際的湖面上,而陪伴詞人的只有那滿世界的風,這就足以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詞人旅途中的那份孤寂、那抹無奈?!扒荫{兩椽煙雨里,憑曲檻,浥空蒙”三句:姑且任船只在煙雨中飄蕩,我憑欄眺望,蒙蒙細雨打濕了我的衣裳,江面上也是一片蒼茫。在此,煙雨、空蒙的江面營造了一種迷離、空蒙的氛圍,而這蒼茫中充斥的應該是像細雨一樣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吧。
詞的下片,隨著離家距離的拉近,詞人的愁情已然漸漸散去:天氣放晴了,我拄上手杖登高遠望。一個“閑”字顯示出此時詞人的那份輕松:不知不覺中,一天的光陰又匆匆流過,暮色里不時有成群的大雁飛過,大雁也要回家了,而我也將要結束這漫長的漂泊生涯。詞作至此,詞人的那份怡然自得已經不言自明,這時候“笑指家山”一句,作者的心影就投射到了臉上:我笑著指去,家鄉已經在那片荷葉荷花中向我張開了溫暖的懷抱。不用多提,激蕩于詞人心中的是那份對家的向往,而蘋葉藕花這兩個意象,又為詞人的家鄉增添了幾許純凈,引人遐想?!澳_力倦時呼小艇,歸棹穩,月朦朧”言及詞人在朦朧的月色中乘舟歸去。一個“穩”字,不僅寫出湖面的平靜,更將作者心中的那份平靜展現了出來,可以想見,此時的詞人,應該是正在舟中安睡,做著在家中的甜夢吧。而那朦朧的月色,也不再有往日的凄冷,而是為全詞注入了一份別樣的柔情。
作者在這首詞中運用了烘托和對比的藝術手法:上片,詞人通過一幅迷離、空闊而又曠遠的畫面烘托出了自己孤寂、無奈的愁情;詞的下片,詞人又為我們展現了一組充滿生機的景致,烘托出自己心中的那份輕松、自得;而上下片,兩種感情形成對比,也很自然地展現了詞人的心理變化過程。在意象的選擇上,詞人在上片選用了寄托羈旅愁情的常用意象:片帆、碧湖、波浪、孤篷、煙雨,讓自己的愁情外化為一種種具體可觀、令人傷感的事物;下片選擇了讓人想起回家的冥鴻入詞,襯托作者對家的向往。而蘋葉藕花、朦朧月色這些常見意象更是為全詞注入了家的柔情。
●江城子,即《江神子》。參見第106頁相關介紹。
●史浩施政尚寬厚,有一次為了要救一個無罪而被判死刑的市民陸慶童,和皇帝爭論起來,忿而辭職。后來孝宗提起陸慶童的案子,還表示后悔。史浩任職時推薦陸九淵、葉適等15人。孝宗即位后,以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拜右丞相。后請求辭職,除少傅,終以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光宗即位(1189)后,進官太師,紹熙五年卒,封會稽郡王。寧宗即位(1194)后贈謚文惠。嘉定十四年(1221),追封為越王,配享孝宗廟庭。
●詩詞中部分月亮意象匯集。
象征憂愁、永恒: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陳亮《水龍吟·春恨》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纭短ど小?br>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liba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李白《蘇臺覽古》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sush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象征美人、愛情:
眉目艷皎月,一笑傾城歡?!畎住豆棚L》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張先《訴衷情》
鬢彈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晏殊《浣溪沙》
象征分別、思念: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象征團聚、團圓: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K軾《水調歌頭》
遠離家鄉,漂泊天涯時,渴盼回歸是大多數游子共同的心聲。漂泊途中,游子們不免經受風霜雨雪,大多數人也會因風雨而傷情,可這同樣的景致到了蘇軾詞《定風波》里卻讓我們體會出了一番別樣的情懷:
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的上片,“莫聽穿林打葉聲”一句從聽覺上渲染出風雨之狂,可接著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詞人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并且行且吟。接下來的“何妨”二字與前面的“莫聽”形成了照應,并在感情上更進了一步,于調侃之中增加了挑戰色彩。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本涓M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下片寫雨過天晴,與上片所寫風雨照應,而后三句同上片一樣,由自然現象轉至人生哲理: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
綜觀全詞,詞人通過竹葉、煙雨、微冷的春風等意象所渲染的風雨之勢,比起史詞的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實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同的是,詞人面對人生的風雨,并未因此而愁腸百結,而是表現出了不畏坎坷、曠達豪放的情懷。從意象方面把握,竹葉、煙雨、冷風、山頭斜照等意象,渲染了蕭瑟的氣氛,屬游子筆下的常見意象,可蘇軾卻在這蕭索的景致中寄寓了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腳力倦時呼小艇,歸棹穩,月朦朧。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上一篇:宋詞《水龍吟·蘇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江城子·康與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