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鳳棲梧①·蔡楠》相思令張先萍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狂濫生涯今幾許②。敕賜湖天③,萬頃煙波主④。約我小舟同老去⑤。要前一葉風掀舞。 邂逅同尋溪上路。淡墨題詩⑥,正在云深處。別后作書頻寄語。無忘林下蕭蕭雨⑦。
①鳳棲梧,詞牌名。 ②生涯,生活。幾許,多少。 ③敕賜,皇帝的賞賜。 ④煙波,霧氣迷茫的水波。 ⑤老去,謂人漸趨衰老。引申為老年、晚年、死亡。 ⑥淡墨,水墨分為淡墨、濃墨、焦墨,淡墨是其中之一。 ⑦蕭蕭,象聲詞。形容馬叫聲、風雨聲、流水聲、草木搖落聲、樂器聲等。
這是作者遙寄賀司戶的一首小詞,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詞的上片寫自己這些年的經歷。“狂濫生涯今幾許”。這是作者對自己這些年生活經歷的一個總結與評價。人生不過幾十年,而這些年來,作者的生活卻是“狂濫”。由此,讀者既看到了詞人的自責,更看到了作者對自己人生現狀的不滿。滿腹經綸,滿腔抱負,卻無處施展。“敕賜湖天,萬頃煙波主”。如今,皇帝開恩,賜與湖光山色,于是詞人成了萬頃碧波的主人。于是,在這煙波浩淼的水面上,作者乘著小舟,盡情的游覽,享受這無邊的景色。水波蕩漾,碧葉田田,荷花在風中舞蹈……簡直是人間仙境,勝似世外桃源,還有誰不想與之“同老去”呢。風光旖旎,人也瀟灑。但在這超脫之中,讀者讀出了作者的傷感。
詞的下片寫作者對朋友的思念。“邂逅同尋溪上路”。朋友偶遇,自然是萬分欣喜。蕩著小船,沿著小溪,順流而上。在這迷人的湖光山色中,吟詩作畫,真是逍遙自在。“別后作書頻寄語”。分別之后,相思甚深,借鴻雁這個橋梁,表達兩人相互思念之情。“頻”字反映了思情之濃,感情之重。“無忘林下蕭蕭雨”。這是作者對朋友的希望,更體現了作者的思念。林下蕭蕭之雨,作者何時忘記。那雨見證了兩個人的友情,那雨給作者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綜觀全詞,語言優美詼諧,意境開闊清新,在湖光山色中,在蕭蕭細雨中,寄托了作者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霧靄蒼茫的水面稱之為煙波。它的朦朧,它的遼闊,被文人所鐘愛。劉禹錫《送鴻舉游江西》:“煙波浩淼魚鳥情,東去三千三百里。”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靄沈沈楚天闊。”崔顥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蔡楠的“敕賜湖天,萬頃煙波主”。作者們將思念之情寄予煙波,將離別之愁訴諸煙波。煙波這個意象成了情感的歸宿與寄托。
●蔡楠,字堅老,南城人。自號云壑道人。宣和以前人,沒于乾道六年(1170)。壯年以詩著,普紆、呂本中輩皆與之倡和。嘗為袁州通判。有《云壑隱居集》三卷,詞有《浩歌等》一卷,今不傳。
●代表詞作:《鷓鴣天·病酒厭厭與睡宜》《念奴嬌·碧梧轉影》《滿庭芳·手染橙薌》《攤破訴衷情·夕陽低戶水當樓》《攤破訴衷情·欄干十二繞層樓》《鳳棲梧·狂濫生涯今幾許》等。
●鳳棲梧,參見第22頁相關介紹。
●題詩,在蔡楠的《蝶戀花》中指所寫的詩。題詩還有一個義項: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畫題詩是其中的一種。畫是無聲詩,詩是無聲畫。一件高超的藝術品,應求詩、書、畫于完美的綜合,開拓意境,豐富情趣,令讀者回味無窮。明代徐渭是繼承發展文人畫、將詩書畫融為一體的優秀代表之一。徐渭是個失意文人,一腔怨憤多借筆墨傾訴,其寫意《葡萄圖》,那縱橫狂放的藤條,那傾落紙上的顆顆圓珠,題詩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笑晚風。筆地明珠無出賣,閑拋閑置野藤中。”通過詩和畫,作者那失意落魄而又狂放不羈的性格,躍然紙上。邊壽民的《籬菊圖》,籬邊殘菊數枝,凌亂錯落,題詩云:“故園三徑吐幽情,一夜輕霜墮碧空。多少天涯未貴客,借人籬落看秋風。”興思發慨,借物抒情,將一片天涯漂泊,盡情地流露于筆墨之間。
鄭板橋在他的《墨竹圖》上題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首小詞充分表達畫家關心百姓疾苦之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但人生怎能都如愿。用詩來表達相思,借詞來表達送別之感。詩與詞是文人們傾瀉相思、離愁的最好平臺。
相思令
張先
萍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朧的送別詞。
詞的上片描寫送別情境。芳草萋萋,垂柳繞堤,將送行寓于景中。接著作者寫明了送行之事,也點明了詞的主旨。千里送行,終有一別。無限凄惘,見于言外,因為水西一別,行人已經漸行漸遠,則送者不得不返。“回時隴月低”。山月低垂,天將拂曉。此時原路返回,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隴月,照見形單影只之人。隴月之低垂,送者心情更低沉。詞的下片寫別后情境。拂曉之后,山水原野,煙靄霏霏籠罩,寒風凄凄交加。而送者的心靈,同樣籠罩于凄迷悵惘之中。“重倚朱門聽馬嘶”。作者已回到家門,可是仍不能平靜,因為家門反而觸動了作者的傷心懷抱,因而轉過身來,背靠朱門,面向遠方,重新舉目眺望行人所去的方向。可是只聽得路上過往的馬嘶聲,再也不見那人的影子,聲聲馬嘶緊揪著送者的心。此時,天地間唯有飛來飛去的寒鷗,與孤獨的送者相對。人鷗相對,只是一片靜默而已。這靜默之中,卻包含著無限的悲哀。
全詞音調和諧優美,融情入景。詞人選取滿溪之萍、繞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煙、凄凄之風、寂寒之鷗等景象,營造出一個朦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
別后作書頻寄語。無忘林下蕭蕭雨。
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上一篇:宋詞《減字木蘭花·李處全》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半死桐·賀鑄》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