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減字木蘭花①·李處全》
今年菊早。想到重陽花正好。玉冷金寒。全似東籬挹露看②?! ∩f香重。直與梅花堪伯仲。待喚淵明。三友相從蓋為傾③。
①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跂|籬,代指陶淵明。挹露,帶著露水?! 、廴?,在此應(yīng)指菊、酒、詩。
賞菊,飲酒,賦詩。作者展示了自己與東晉陶淵明一樣的喜好,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同樣高潔的人格。
上片,詞人見菊花而起賞菊之意:今年菊花開得早。首句“今年菊早”僅四字,卻是言少而意深,寫盡了詞人初見菊花時的驚喜之狀,而詞人也因見早菊而想到重陽節(jié)。想到重陽那一天,菊花應(yīng)該開得正好看,詞人又頓生賞菊之意?!坝窭浣鸷本溥\用擬人,正是從側(cè)面襯托菊花耐寒的品性:在這玉都覺冷,金也感寒的清晨,我像淵明一樣陶醉地賞看帶露的菊花??梢娫~人因?qū)盏溺姁垡呀?jīng)不顧清晨的寒意。情景交融處,菊之堅強,菊之高潔,已經(jīng)與詞人高潔的人格融為一體。
下片,詞人評菊花而生飲酒之興:這些菊花顏色美好但不艷麗,香味濃重又不失高雅,可以與傲雪的梅花一比高下。詞人于這兩句直抒胸臆,毫不吝嗇地對菊花大加贊美。在他的心中,菊花的堅強和高潔絲毫不遜于寒冬盛開的梅花。贊菊花當然會令詞人想到淵明,或者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詞人是以高潔隱士陶淵明自況:待我喚來淵明,我們一起賞菊,飲酒,賦詩,暢敘衷腸。本詞上片寫菊,下片思人,其實贊菊又何嘗不是頌人。而詞人要贊頌和追求的當然是菊花和淵明所共有的,那就是堅強的品性和高潔的人格。
本詞運用了擬人、對比、襯托、用典等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借贊菊來表達自己對堅強人格和高潔理想的追求。自陶淵明以后,大多數(shù)詩人都將菊花當作堅強和高潔的代名詞,而“東籬”則成了陶淵明和菊花的代名詞。
●李處全(1131~1189),字粹伯,號晦庵,祖籍徐州豐縣,南渡后僑居溧陽(今屬江蘇),因事被罷官。后歷任湖北茶鹽、秘書丞、侍御史。淳熙二年(1175)知袁州,以賄罷。后連續(xù)在處州、贛州、舒川任職。有少數(shù)詞作表現(xiàn)了抗敵愛國的熱情和壯志難酬的悲憤,有《晦庵詞》。
代表詞作如《水調(diào)歌頭·落日暝云合》《卜算子·芍藥斗新妝》《四和香·香雪新苞偏勝韻》《玉樓春·年光箭脫無留計》《生查子·庭戶曉光中》《好事近·香雪弄春妍》《江城子·一番風雨一番涼》《西江月·窗戶風薰端午》《阮郎歸·佳人偏愛菊花天》《念奴嬌·一天春意》等。
●減字木蘭花,參見第200頁相關(guān)介紹。
●重陽節(jié),“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jīng)》中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據(jù)文獻記載,早在戰(zhàn)國時代重陽節(jié)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作為節(jié)日,當在西漢時期,人們一般會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的習俗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作詩、飲酒、愛菊出名,后人效仿他,遂有重陽賞菊的風俗;唐代人開始插茱萸和簪菊花,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三友”,《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涼、友多聞,益亦。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亦”(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jié)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jié)交諂媚逢迎的人、結(jié)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jié)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白居易《北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飲酒。酒罷輒吟詩,三友遞相引”。唐代元結(jié)《丐論》“古人鄉(xiāng)無君子,則與云山為友;里無君子,則與松竹為友,坐無君子,則與琴酒為友”。宋代蘇軾“風泉兩部樂,松竹為三友”。宋代林景熙《五云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竹)為歲寒友。”可見“三友”有以下解釋:益友;琴﹑酒﹑詩;月﹑梅﹑杖;松﹑竹﹑梅,俗稱歲寒三友;梅﹑竹﹑石;本身與其他二物共為三友。
菊花在大多數(shù)詩詞中代表著堅強和高潔,唐代黃巢同樣詠菊花,卻能另辟蹊徑,顯示了菊花別樣的魅力。
菊花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菊花詩,一開頭就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節(jié)那一天。不說“九月九”而說“九月八”,是為了與“殺”“甲”同押入聲韻,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種斬截、激越、凌厲的聲情氣勢。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轉(zhuǎn)乾坤之日,因而這“待”是充滿熱情的期待,是熱烈的向往。菊花開時,百花都已凋零,這本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而詩人將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凋零)構(gòu)成鮮明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lián)系?!拔一ā憋@然是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而與之相對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集團了。這一句斬釘截鐵,形象地顯示了農(nóng)民革命領(lǐng)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三、四句承“我花開”,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fā)出的陣陣濃郁香氣,直沖云天,浸透全城。想像的奇特,設(shè)喻的新穎,辭采的壯偉,意境的瑰麗,都可謂前無古人。菊花在此被賦予了農(nóng)民起義軍戰(zhàn)士的戰(zhàn)斗風貌與性格,詩人把黃色的花瓣設(shè)想成戰(zhàn)士的盔甲,顯現(xiàn)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zhàn)斗氣息的動態(tài)美?!皼_”、“透”二字,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nóng)民起義軍攻占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塑造菊花意象,想像奇特,黃巢把菊花和帶甲的戰(zhàn)士聯(lián)結(jié)在一起,賦予它一種戰(zhàn)斗的美。同是詠菊,黃詩卻能不落窠臼,實在難能可貴。
玉冷金寒。全似東籬挹露看。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上一篇:宋詞《減字木蘭花·呂本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鳳棲梧·蔡楠》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