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池深且廣,會①待輕舟回。
靡靡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
《萍池》可與《欒家瀨》并讀。與《欒家瀨》“純乎動態而其境愈幽”相反,《萍池》表現一種近乎靜止的靜態美。
作為皇甫岳云溪景觀之一的這一萍池,明顯帶有江南水鄉池沼的特點:它深湛而廣闊,水面綠萍,平鋪密合。詩中人佇立岸邊,等待擺渡的小船劃來,他注視著眼前水面上的浮萍,看它被風中楊柳低拂掃開,又漸漸合攏,又掃開,又合攏,整個身心都沉浸在靜穆的氛圍之中。《萍池》所描繪的就是這樣一種意境。在這首詩里,詩人的藝術匠心集中體現在對綠萍的精細刻畫中。綠萍細小,無枝無干,它在水面上平鋪密布,如無“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情況,它是不會動的。為了顯示春池的紋絲不動,詩人用“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這樣兩句來寫綠萍:綠萍鋪滿整個水面,只有詩中人眼前這一隅被低垂水面的柳枝偶爾一動而畫出道道裂縫,這本不算寬的縫隙又漸漸合攏,過一會兒又被垂楊掃開……正是因為有了這細微得幾乎不能覺察的動態的描寫,才使廣大水面的靜止不動變得具體可感了。如果承認這“即景點染,恐人過目失之”(宋顧樂語)的微動也是一種動態,那么《萍池》也可以歸于以動寫靜的系列。柳絲偶爾一動,僅夠掃開浮萍,則風之輕微可想而知,這也從側面見出春池之靜。“寫綠萍之屢開屢合,不特為春池點景,尤能為待舟者傳悠然靜佇之神,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人”(劉拜山語),這又不同于《欒家瀨》的畫中無人;也區別于《竹里館》的著力寫人和《鳥鳴澗》的明寫“人閑”,屬于暗示手法。此外,綠的水,綠的萍,綠的柳,整個畫面清一色的嫩綠色調,不僅透露出春池的一派生機,也加強了整個意境的沉靜氣氛。
上一篇:樂雷發《秋日行村路》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完顏璹《東郊瘦馬》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