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西江月①·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②,看取眉頭鬢上③。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④。中秋誰與共孤光⑤,把盞凄然北望。
①西江月,詞牌名。 ②鳴廊,在回廊上發出聲響。 ③眉頭鬢上,指眉頭上的愁思與鬢上的白發。 ④賤,質量低劣。妨,遮蔽。 ⑤孤光,指獨在中天的月亮。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后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為低沉、哀婉,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在清寒孤寂的意境氛圍中,可見豪放詞人蘇東坡在曠達超然背后悲情婉約的一面。
詞的上片寫感傷,寓情于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片寫悲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蘇軾的幾首中秋詞中,本篇自有其特色。
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場大夢”,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一切皆如白駒過隙,雪后飛鴻,人生只是天地間偶然的飄蓬,所以不可執著于現實中的得失榮辱,而應超脫于具體的萬事萬物,使自己內心趨于平衡。“人生幾度秋涼”,是對于似水年華的無限惋惜和悲嘆。“秋涼”二字照應中秋。三、四句“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個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顏將老,以哀婉的筆調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
下片寫獨自一人于異鄉把盞賞月的孤寂處境和傷時感事的思緒。“酒賤常愁客少”,委婉地點出作者遭貶斥后門庭冷落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隱喻自己遭貶謫,壯志難酬的苦悶。以上兩句包含的情感非常豐富: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涼。最后一句的巨大的悲劇力量,確是感人至深!
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是這首中秋詞的藝術特色。整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蘇軾借寫節候之“涼”,抒寫人生之“悲涼”,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本詞月被稱為“孤光”,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月的意象明顯不同:一個是凄苦孤獨的人間的月,一個是月明千里的神話中的月。“月”在古典詩詞中還有以下意象:一是蘊涵邊人的悲愁:“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代表了悲壯雄渾。二是蘊涵情感的無奈: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表達一種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了一種希冀和渴盼。當然明月還蘊涵時空的永恒等等。
●西江月,出自李白《蘇臺覽古》詩:“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江月令》《玉爐三澗雪》《壺天曉》《雙錦瑟》等。雙調,八句,五十字。用韻,有平韻葉韻和平仄兩押韻兩種體式。正格,為上闋下闋各兩平韻,結句各葉同部一仄韻。
●蘇東坡謫貶惠州時,到江西南安府一帶游玩。到了一個地方,他問道:“這是什么所在?”答曰:“新城。”頓時,蘇東坡胸中涌上一句上聯,便吟道:“新城幾時舊。”蘇東坡吟出上聯后,苦思良久,未能對出下聯。他們繼續前行,又到了一個地方,蘇東坡又問:“這是什么所在?”答曰:“浮石。”蘇東坡觸景生情,終于對出了下聯:“浮石何日沉”。“新城”“浮石”都是地名。“舊”與“新”相對,“沉”與“浮”相對,不僅對仗工穩,而且別致有趣。
蘇軾貶職黃州后,大多時候表現出曠達的人生態度,然而“其身則閑,其心則苦”,下面這首詞即為明證: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此詞首句以極其簡練傳神的筆觸勾勒出居處之景色,明麗幽深,引人神往。接下兩句“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在宏闊的天空,不時地能看到白鳥在飛上飛下,自由翱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頗有些詩情畫意,并且詞句對仗,工整嚴密。下片景寫完了,便轉到人身上,“村舍外,古城旁”有一人仗藜徐步,夕陽斜照,突生詞人被流放異鄉的幾許蒼涼蕭瑟之感。最后兩句乃點睛之筆,“殷勤”二字是擬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殷勤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上一篇:宋詞《西江月·呂本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解語花·方千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