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渡江云》
晴嵐低楚甸,①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涂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②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③ 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④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⑤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⑥沈恨處,時時自剔燈花。
【注釋】 ①晴嵐:嵐(lan),山氣蒸潤,晴時尤甚,故曰晴嵐。楚甸:楚,此指安徽,古代屬楚國;甸,古代郊外稱甸,此處泛指原野。②妍華;華同花,指美麗的花朵。③陌頭:路旁。楊柳藏鴉:用梁簡文帝《金樂歌》:“槐香欲覆井,楊柳正藏鴉?!?④長安日下: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漢、唐等朝曾為京都;日下,日之下。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望長安于日下,指吳會于云間?!?⑤宴闌:闌,將盡;宴席將盡時。烏紗:烏紗帽,起自東晉,唐以后官民所常服。⑥初弦月:上弦月。艤(yi):使船靠岸。蒹葭(jian jia):初生之蘆葦。
【譯文】 晴天的滋潤山氣,壓低了楚地的平原。大雁排好隊形,從平沙飛起;因氣候已經轉暖。啊!我驟然一驚,原來春天已不知不覺在眼前。請問是什么時候,春姑娘以婀娜多姿的步態,來到這偏僻的荒山?山村變得美麗而新鮮:色香滿目、繁花爭艷。楊柳樹垂下千絲萬縷,佇立在路邊;那枝葉濃密深處,連烏鴉也可往里鉆。真是可嘆!清澈的江水往東流,而我的畫船卻往西駛、朝向日落方向的長安。還記得那時送別宴會散了,我憂愁萬端;而今我怕潮水濺濕我的紗帽、江風將船桅上的旗子卷翻。今夜我正對著上弦月兒,停船在蒹葭里面;我又無法排解重重愁恨,只有把燈花剔個沒完。
【集評】 清·陳廷焯:“寫秋去春來,意亦猶人,而筆法自別.雅韻欲流。視《花間》、秦、柳如皂隸矣。筆力勁絕,是美成獨步處,所謂‘清真’。結句情真語切?!?《云韶集》)
清·黃蘇:“想是由待制出守,水程艤舟時作也。雁起平沙,是舟中所見。‘借問’句,是因目中而想到家中之春耳?!肯恪渲痢伉f’,是心中摹想春到家園光景。如此換頭,寫身在舟中,心懷魏闕之意。‘宴闌’句,是寫被黜之故?!癯?,點明其時其地。收處含蓄不露?!?《蓼園詞選》)
【總案】 關于本詞寫于何時,有三種說法。王國維《遺事》云:“先生少年曾客荊州?!抖山啤吩~云‘晴江低楚甸?!藭r作也。其時當在教授廬州之后,知漂水之前?!标愃肌赌曜V》云:“《渡江云》‘晴嵐低楚甸,’為政和六年自明州遷京之作。”此兩說相差甚遠,一為青年時期,一為暮年。陳洵《海銷說詞》則謂“此行當是由荊南入都?!睔q月不可考,以上很難肯定某一說確鑿無疑,只能供參考。但這是首羈旅詞則無庸置疑。此詞表面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但并非一般的前景后情格式,章法比較曲折。詞的立足點是在下片“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句上。這是詩人創作時的特定情境。由此可見,詩人是在舟中抒寫眼前實景,采用的是一種逆敘手法。
上一篇:黃庭堅《清平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炎《渡江云》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