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武陵春①·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③,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④,載不動、許多愁。
①武陵春,詞牌名?! 、趬m香,塵土里有落花的香氣?;ㄒ驯M,花兒已凋落殆盡?! 、畚锸侨朔牵煞蛏八?、所用之物還在,人卻走了(指丈夫去世)?! 、茈p溪,在金華城南,因為兩河匯流而成,故名雙溪。舴艋(zéměnɡ)舟,形似蚱蜢昆蟲的小船,極言其小。
這首詞是李清照避難金華時所作。當時國破家亡,夫亡物散,流離失所,無依無靠。因而作者借眼前之殘景,抒發自己凄慘悲苦的心情。
詞的上闋寫暮春之景,日晚之情。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余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更為不堪。這春意闌珊中的自然變故,卻讓飽經坎坷的詞人傷心不已,心灰意冷。“物是人非”,這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因此萬事皆休。悲傷的情潮已漫出心堤,無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泄。短短幾句話,從“倦”到“休”,再到“淚流”,感情層層推進,字字用血寫成。
詞的下闋詞人擬泛輕舟,表現悲愁之深重。李清照是極愛游山玩水的,雙溪又是浙江金華的名勝風景區,她想借游覽來排遣自己凄慘的心境。但又擔心愁太多太重,船太小載不動。她的痛苦、哀愁,又豈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釋?下片四句,一開一合,從“聞說”到“也擬”最后到“只恐”,心動了,卻沒有結果,還是一個人坐在家里發愁。
綜觀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對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詞評家嘆道:“全詞婉轉哀啼,令人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本非悼亡,而實悼亡;婦人悼亡,此當為千古絕唱?!?/p>
●武陵春,參見第231頁相關介紹。
●結婚后的李趙二人一個是美貌才女,一個是風流才俊,有著共同愛好,恩恩愛愛。在郎才女才、郎貌女貌的和諧與愜意中,他倆度過了六年的黃金時光。明誠之父趙挺之去世之后,趙明誠的母親郭老太太升為一家之主,做出決定,命李趙夫婦遠離京誠,到明誠的姥姥家住去了。
趙明誠姥姥家在山東益都,即今青州。來到青州,對李清照來說,是從黑暗的京都來到了清新的故園;從政治斗爭的混濁漩渦中,走入了寧靜的生活;從壓抑人性束縛人情的藩籬中,飛入了真善美的大自然的懷抱。青州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擁有豐厚內涵的人文環境,格外適合李清照,她將二人居住的宅院取名為“歸來堂”,將其居室取名為“易安室”。“歸來”“易安”均出自陶淵明文章,表達了她對陶淵明的敬仰。人生旅途,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憂愁。人們也會用這樣或那樣的語言或方式來表達。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厝A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詞的上片回憶往事,抒發暮春傷別之情。楊柳依依,可這楊柳是西域之楊柳,而且“曾為系歸舟”,如今兩人天各一方。雖然春光明媚,但讓人感到的是一片蕭索凄涼。想到這些,淚水不禁涌出。碧野朱橋,可佳人不在,落花流水無情,春見楊柳無意。無情不似多情苦,昔日朱橋相會,蕭瑟琵琶,此情此景,哪堪憶?下片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少年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楊花似雪的暮春時節,登樓遠眺,滿眼傷心之物。這里用了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在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融合為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
這首愁情詞,由春愁離愁寫起,再到失戀之愁,到嘆老嗟卑之愁,詞人仿佛將一生所經歷之愁都凝聚濃縮在這首詞中,很富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的《武陵春》與秦觀的《江城子》相比,在表現愁的形式方面似乎又進了一步,愁不但有具體的形式,還有了重量。
愁這種感情,歷代文人通過多種意象、借助不同的形式來表達。例如李后主《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用水之多來比愁之多;秦觀《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眲t將愁物質化,變為可以放在江中,隨水流盡的東西了;李清照等又進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來載;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的《仙呂·點絳唇纏令·尾》:“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馱也馱不動?!卑殉顝拇闲断拢W在馬背上;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正宮·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又把愁從馬背上卸下,裝在了車上。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上一篇:宋詞《橫塘路·賀鑄》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水調歌頭·蘇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