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范文若《夢花酣·宵遁》原文與翻譯、賞析
【南呂引子·一剪梅】 (生) 小鳳梳翎響不絕,竹影重疊,月影重疊。暮鐘專候紫云車,一半花遮,一半云遮。
【南呂過曲·香風俏臉兒】 花癡易感嗟,吟成恨血。記春風雨馀花笑乜,叫干紅紫化枯龠也。辜崔護踏青靴,二十四風拋艷冶。你若是香魂不舍,俺便懇萬歲花爺。小姐,小姐,怎的不見在桃花里走出來。桃花,俺的妻啊。(哭介) 思量起俏臉兒,怎不聲絲氣咽。
【前腔】 花堆成古穴,風耶雨耶。薛濤墓田杯怎賒,五香窟里筑墳碣也。哭得我似癡呆,偏生關煞殀殤花注些。卻怎的白花成蝶,一任著黃土宮斜。思量起俏臉兒,怎不聲絲氣咽。
《夢花酣》 演述的是北宋時少女謝茜桃借尸還魂,與意中人蕭斗南最終結合的故事。澶州書生蕭斗南夢中見到一女子立于桃花下,醒來寫下其真容,并題詩一首,差童仆憨哥攜帶畫幅四處尋訪,找到與畫中人相貌酷似的謝家小姐茜桃。茜桃觀畫讀詩后,春心萌動,相思成疾。遼軍南侵,占領澶州,謝氏母女與鄰家姑娘鄭彩鸞一同逃難。茜桃中途與二人離散,病逝荒郊,魂依碧桃樹下,每每與寄寓碧桃庵的蕭斗南幽會。時謝母與鄭彩鸞亦在庵中入道,蕭斗南與彩鸞相見,彼此情投意合。九天仙官查知茜桃陽壽未盡,且與蕭斗南尚有姻緣之分,遂讓她借馮令公早夭的女兒翠柳尸身還魂。馮、謝兩家共爭一女,相持不下,結果鄭彩鸞作了馮翠柳的替身,眾人皆大歡喜。最后蕭斗南高中狀元,娶茜桃、彩鸞二女為妻。這里所選的幾支曲敘寫了蕭斗南面對桃花思念謝茜桃的景況。
【一剪梅】 曲描述蕭斗南在碧桃花下等候意中人前來幽會的情景。月照竹林,一片清幽景象,竹子的枝葉在晚風中輕輕搖曳,發出不絕的聲響,由蕭斗南耳中聽來,仿佛是雛鳳在梳理羽毛。暮鐘響起,他仍靜靜地佇立花下等候,盼望謝茜桃穿過花枝和云煙的遮掩來到身邊。這一曲融情入景,借景傳情,為人物意緒的發抒奠定了沉郁的基調,也為劇情的展開設置了一個幽邃的環境氛圍。
隨后的兩曲 【香風俏臉兒】 細膩摹繪了蕭斗南對花思人、人花不分的癡迷心理。前一曲中 “恨血” 為屈死者的血,唐李賀 《秋來》 詩中有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之句,蕭斗南謂己身 “吟成恨血”,是以李賀之流悼古傷今、多愁善感之人自比。“笑乜” 有含笑瞥視之意。“枯龠” 義不詳,疑為 “枯瘉” 之誤,意指花朵凋謝。蕭斗南眼望凋殘的桃花,心底閃現出謝茜桃從碧桃樹間現身的情景,意識中人、花合一,念人悼花,平添無限傷感。他想起夭桃灼灼的動人景象,再聯系如今花枝零落的凄涼情形,頓時心痛莫名。當日春雨潤澤的花朵曾在微風中含笑綻放,令人心迷神醉; 孰料二十四番花信風一過,眾芳艷色盡斂,倏爾萎落,竟演成紅消香斷的衰敗局面,實是辜負了愛花人的一片苦心。思量至此,蕭斗南不自禁地對著桃樹說起了話,他告訴飄零的桃花,你若是不舍得謝去,我便懇請花神,求他讓你長開不敗。在蕭斗南此時的心目中,桃花與 “在桃花里走出來” 的意中人已融為一體,不可分離。花萎謝了,人也不見了,追念著意中人俏麗的容顏,蕭斗南不由痛哭失聲。
后一曲由花的盛衰之感及于人的生死之痛,將蕭斗南的悲傷心緒進一步引向深入。曲辭中 “薛濤” 是唐代女詩人,曾為樂妓,才貌冠絕一時; “五香窟” 指花叢;“墳碣” 即墓碑; “竨殤” 意謂夭逝,在 “關煞殀殤花注些” 中是春花早凋之意;“卻怎的白花成蝶” 或化自宋高菊磵《清明》中的 “紙灰飛作白蝴蝶”,以紙錢飄飛的情景展現曲中懷古傷今的意蘊; “黃土宮斜” 義不詳,疑指黃土堆造的墳墓年久失修,坍塌傾斜。蕭斗南眼見墜落的桃瓣堆成了花冢,心中暗自尋思,這是風吹雨打的結果吧。他由花冢聯想到美人的墳塋,覺得薛濤之流的才女艷姝一旦棄世,便風流消歇,連一杯祭奠的酒也澆不到花叢中的墳臺之下。墓前白花飄搖,恍若蝴蝶般舞動,而黃土堆就的荒墳卻在無聲無息中傾塌。蕭斗南因此再度憶起意中人,愈想愈覺凄哀,竟然淚流滿面,哭得如癡如呆。這兩曲以桃花為表現重點,因人詠物,即物見人,將蕭斗南的赤子之心、真純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在 《 〈夢花酣〉 自序》 中,作者范文若說自己 “獨恨幼年走入纖綺路頭,今老矣,始悟詞自詞,曲自曲,重金迭粉,終是詞人手腳”,鄭元勛 《 〈夢花酣〉 題詞》則謂其詞 “錯繡迷香”,也就是說,曲作實際上并未能走出作者在觀念上已鄙棄了的 “纖綺路頭”。總的來說,《夢花酣》 的曲辭綺麗有余而本色不足,有時甚至因過分講究文采而忽略了意義的明澈。比較而言,這里所選的幾曲雖未能擺脫 “重金迭粉” 的 “詞人手腳”,辭藻堆疊、曲意晦澀的弊病卻也不明顯,曲辭尚屬清新自然,在表達人物心理情緒方面亦真切感人,是劇中較好的段落之一。
上一篇:《梁山泊李逵負荊》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橘浦記·計賺》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