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2。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3。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4;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5。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6。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7。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8。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9。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10。
【注釋】
1.武判官:是作者在西北幕府的同僚,生平事跡不詳。判官:是唐代節度使幕府的僚屬,為掌書記,即負責處理政務和公文的文書。
2.卷地:形容風勢迅猛,飛沙走石,卷地而來。白草:西北邊疆生長的一種野草,秋季干枯變白色。《漢書·西域傳》:“鄯善國(今新疆鄯善縣)多白草。”顏師古注:“白草,草之白,似莠而細,無芒,其熟時正白色。”
3.忽如:就如。杜甫《峽中覽物》:“巫峽忽如瞻華岳,蜀山猶似見黃河。”用法相同。
4.散入:飄入。珠簾:用珠子穿綴的簾子。羅幕:綾羅做的帷幕。“珠簾”、“羅幕”表明居室華貴。狐裘:狐皮作的袍子。錦衾(音qin):錦緞被褥。
5.角弓:用獸角裝飾的一種硬弓,不得控:控制不住。是說手凍得失控,拉不開弓弦。都護:為都護府長官,是唐代鎮守邊疆的大臣。當時設安西、安北、北庭、單于、安東、安南等六個都護府,每府置大都護一人。這里的“將軍”、“都護”都是泛指。鐵衣:鎧甲。著:同“著”,穿。
6.瀚海:大沙漠。《名義考》:“皆沙磧,若大風,則行者人馬相失,夷人呼為瀚海。”闌干:縱橫貌。愁云:陰云晦暗,使人愁悶,所以叫“愁云”。慘淡:陰沉暗淡。凝:凝滯、凍結。
7.中軍:古代軍隊編制分為左、中、右三軍,中軍為主帥駐地,這里指主帥的營帳。飲歸客:指為武判官餞行。羌笛:古代羌族吹的管聲樂器。
8.轅門:古代行軍安營,周圍以軍車圍繞,用兩車轅相向對立為門,叫轅門,即軍營的大門。掣:扯動、牽拉。凍不翻:是說旗被雪凝冰凍,風吹而不能飄動。
9.輪臺:為漢、唐兩代駐軍之地,唐代屬北庭都護府所轄。故址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北庭都護府治所在金滿縣(今吉木薩爾縣北),但都護也常駐守輪臺。天山:東西橫貫今新疆中部,西端伸入蘇聯中亞細亞,全長2500公里。
10.山回路轉:指山路曲折。回、轉都是曲折拐彎的意思。馬行處:指馬蹄印。
今譯
狂風席卷著大漠北塞,
吹折堅韌的白草,倒落如踩。
北疆的八月,
就有大雪將天地鋪蓋。
好似突然一夜之間春風吹來,
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飄飄而落,
打濕了簾珠,結冰在帷幕綺羅。
狐皮裘再不覺暖和,
錦緞被褥也覺單薄。
將軍的獸角硬弓也凍得拉不開,
都護的鎧甲鐵衣難穿著。
浩瀚的沙漠處處縱橫
百丈巨冰,
慘淡的愁云凝滯
仿佛壓低了天空。
中軍帥中擺下酒筵,
為武判官歸京送行,
胡琴、琵琶伴著羌笛,
起舞和鳴。
紛紛揚揚的暮雪
飄落在軍營轅門,
寒風狂舞著紅旗,
紅旗被凍挺凝結
成為一抹靜止的紅云。
山回路轉,再也見不到
遠行的人,
雪地上空留下一排,
馬兒行走的蹄痕。
上一篇: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