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燈謎詩·更香(第二十二回)
【原文】
朝罷誰攜兩袖煙①?琴邊衾里總無緣②。
曉籌不用雞人報③,五夜無煩侍女添④。
焦首朝朝還暮暮⑤,煎心日日復年年⑥。
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⑦。
【注解】
①此句意思是說:早朝回來衣袖上尚有宮中的爐香味。兩袖煙:等于說兩袖風、兩手空。謎外寓有榮華過后一無所得的意思。
②此句解說這是什么香,用排除法。香有多種,與琴、棋、書、畫為伴的是鼎爐之香,熏被褥、衣服用的則有熏爐、熏籠,都用不著更香,所以說與這些“無緣”。寓意也承上句申述一無所得的含義。琴邊衾里:指夫妻關系。以夜里同寢、白天彈琴表示親近和樂。
③曉籌:早晨的時刻。籌,指古代計時報時用的竹籌。雞人:古代宮中掌管時間的衛士。
④五夜:即五更。古代計時,將一夜時間五等分,叫五夜、五更或五鼓。無煩侍女添:爐香要加添香料,更香只要點上就是了。
⑤焦首:香是從頭上點燃的,所以說焦首。喻人的苦惱,俗語所謂“焦頭爛額”。
⑥煎心:棒香有心,盤香由外往內燒,所以說煎心。也喻人的內心受煎熬。
⑦此兩句意思是說:更香同風雨陰晴的變化無關,卻隨著時間的消逝,不斷地消耗著自己。荏苒(rěn rǎn):時光漸漸過去。須當:應當。上句是紅顏漸老、青春堪惜的意思,下句則說雖世事變幻莫測,而自己卻已心灰意冷,只是聽之任之罷了。
【背景】
這是薛寶釵的燈謎,后人改為林黛玉,謎底是更香。從早期脂本都止于惜春之謎、畸笏叟特記下這首詩并批明“此回未補成而芹逝矣”等情況來看,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生前在《紅樓夢》稿中的絕筆。后來,有人續補了寶玉、寶釵兩首謎詩,就把這一首改屬于林黛玉了。
【賞析】
更香,是一種可用以計時的香。夜間打更報時者燃此香以定時,或一炷為一更,或視香上的記號以定更數。細細體會謎語字里行間的隱義,就不難看出,這是作者借以暗示薛寶釵的結局。她在丈夫出家為僧后,將過著冷落孤凄、終生愁恨的孀居生活。后來續補者將這首詩謎的所有權給了林黛玉,大概以為寶釵既與寶玉結了親,就不應說“琴邊衾里總無緣”,倒不如用以指黛玉更像。
這首詩句句說的是更香,又句句在說人。“琴邊衾里總無緣”,是說黛玉和寶玉沒有夫妻恩愛的情分,白白地戀愛一場。“曉籌不用雞人報”,似乎有寫黛玉憂思不眠之意。第七十六回寫湘云去瀟湘館過夜,湘、黛二人同時失眠,黛玉說:“我這睡不著也并非今日,大約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滿足的。”“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黛玉多病、多愁、多淚,焦首煎心,日日年年,正是她的特點。“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最后兩句是同情憐惜的話:要珍惜青春的時光,周圍生活中的風雨陰晴、是非糾葛任它去,不要掛在心上。
這類詩,說謎語是很巧的謎語;丟開謎底去欣賞,就是很有味道的詩。
其實,作者本意是指終至于“金玉成空”。黛玉病魔纏身,又多愁善感,中間兩聯似乎也用得上。黛玉短命夭折,當然應惜華年,所以與“光陰”句也可適合。至于末句,既有“風雨陰晴”、“變遷”等字眼可表示變故,只要不執著于一個“任”字,倒也含混得過去。在原稿殘缺,又不能苛求續補者也具備曹雪芹同等才情的情況下,把這首作得很巧妙的謎詩歸屬于聰明靈巧的林黛玉,只要勉強可解,也并沒有什么不好,是符合一般讀者心意的。但作為讀者來說,知道它原非黛玉之謎則很有必要,它至少再一次證明寶釵最后并沒有獲得什么精神安慰。可見,續書中寫薛寶釵得了“貴子”,將來還振興家業等,純屬癡人說夢。
【鏈接】
王希廉評《紅樓夢》
《石頭記》也是說夢,而立意做法,別開生面。前后兩大夢,皆游太虛幻境。而一是真夢,雖閱冊聽歌,茫然不解;一是神游,因緣定數,了然記得。且有甄士隱夢得一半幻境,絳蕓軒夢語含糊,甄寶玉一夢而頓改前非,林黛玉一夢而情癡愈痼。又有柳湘蓮夢醒出家,香菱夢里作詩,寶玉夢與甄寶玉相合,妙玉走魔惡夢,小紅私情癡夢,尤二姐夢妹勸斬妒婦,鳳姐夢人強奪錦匹,寶玉夢至陰司,襲人夢見寶玉,秦氏、元妃等托夢,及寶玉想夢無夢等事,穿插其中。與別部小說傳奇說夢不同。文人心思,不可思議。
一部書中,翰墨則詩詞歌賦,制藝尺牘,爰書戲曲,以及對聯匾額,酒令燈謎,說書笑話,無不精善;技藝則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及匠作構造,栽種花果,畜養禽鳥,針黹烹調,巨細無遺;人物則方正陰邪,貞淫頑善,節烈豪俠,剛強懦弱,及前代女將,外洋詩人,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倡伎優伶,黠奴豪仆,盜賊邪魔,醉漢無賴,色色皆有;事跡則繁華筵宴,奢縱宣淫,操守貪廉,宮闈儀制,慶吊盛衰,判獄靖寇,以及諷經設壇,貿易鉆營,事事皆全;甚至壽終夭折,暴亡病故,丹戕藥誤,及自刎被殺,投河跳井,懸梁受逼,并吞金服毒,撞階脫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謂包羅萬象,囊括無遺,豈別部小說所能望見項背!
上一篇:紅樓夢《薛寶釵柳絮詞·臨江仙(第七十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薛蝌·感懷(第九十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