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詩《山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是杜牧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寫山行秋色之美。前兩句寫秋日山行所見景色。“遠上寒山石徑斜”,“寒山”二字,將詩描寫的對象總提。“寒”字又同時點明季節時令,暗示景物色調,以“寒”字形容山的色調,在唐詩中主要有枯寒、蒼寒二意;枯寒為寥落、蕭颯之境,而蒼寒為蒼翠蔥郁之色。前者如寒山子詩“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王維《老將行》“寥落寒山對虛牖”。后者如王維《輞川閑居寄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杜牧此詩用的是蒼寒之意,蓋寫山中尚有經霜不凋的蒼松翠柏之類。但首句于“寒山”只一總提,主要筆墨則圍繞山路而寫。“遠”指山路之綿遠,“上”指沿山路而上,“斜”指山路的平緩彎曲。作者這樣寫,從題意來說,寫出了“行”的特點,而從構圖來說,卻借勾畫山路逶迤綿遠之特點而又寫出了山勢幽深而平緩的形體特點,同時自然地把人們的視線沿著山路引向白云生處的人家。另外,行旅中若覺艱辛、傷感,往往不把綿遠之路作為景色來欣賞。此詩則相反,著力寫山路,把山路作為一種欣賞之景,則又側面反映出行旅中輕松爽快的心情。沿著蜿蜒而上的石徑望去,便看見“白云生處有人家”。白云仿佛從山嶺中生出,飄浮繚繞,既可見山之幽深,其淡白之色又與山之蒼翠相映襯,點染出明快色調。但此句的重點還在將深山“人家”點染入秋山圖畫之中。于白云繚繞之處居然隱約可見幾戶人家,秋日深山易于產生的那種荒曠孤寂之感頓然消逝,給人一種親切感,和那白云一起給蒼寒的深山添了生氣。末兩句著力寫山行中所見楓林之景。正當詩人饒有興味地注目在那晚霞的輝映之下映襯著白云翠嶺,顯得更鮮艷奪目。于是他留連不已,為了仔細觀賞,竟至于把車停下遲遲不肯離去。不寫車行,而寫車停,前段車行之意自在其內,可以想知他是一路觀賞秋山之景。先前看到的這些景物都未能使他為之停車,眼前的楓林,不但使他留連忘返,而且“停車”至“晚”。一行一停,前兩句寫景就為此句寫楓林可愛作了有力的烘托。但是,楓林為什么可愛,卻在最后一句才點出:“霜葉紅于二月花”。不說紅似,而說“紅于”,說楓林紅葉之嬌艷明麗竟然勝于二月爛漫的春花。這當然有些夸張。但是,不如此就無以表現作者對楓林的偏愛,無法獲得強烈的藝術效果。而且這種夸張也有它的生活根據,楓葉本為紅色,在晚霞輝映下(由此可知“晚”字之可玩味),又有蒼松、白云等色彩的襯托,加之在車行之中突然出現眼前,感覺尤為強烈,從而流露了作者此時的明朗心境,使他處處感到秋山的生機,借楓林之美寫作者此時的一片美好情思。
傳統的寫秋山景色的詩,不少免不了帶上蕭颯或凄清的情調,寫行旅,又免不了傷感。此詩卻情思健爽,色調明朗,表現了杜牧與常人不同的藝術追求。
上一篇:韓愈詩《山石》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辭賦·九歌《山鬼》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