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言情贈友詩歌
別夢依稀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是五代時期南唐的詩詞作家,官至內史舍人。這首詩寫于他的青年時代。有位名叫 “浣衣”的鄰家女子,與張泌相愛一年,感情非常深厚。張泌每夜都夢見浣衣。但是,浣衣出嫁他人。張泌便寫了這首詩。浣衣讀后,淚流不止。(詳見《詞林紀事》 卷一)
這首詩以夢為線索,寫別后相思之苦。首二句,寫夢中; 末二句,寫夢醒。兩者皆以所見景物抒情,相互映照,委婉纏綿。
開篇刪繁就簡,從分別之后的夢境寫起。夢為兩人分離而生,足見往昔相愛甚篤,別后終日都在相思。否則,便無夢可言。“依依”,生動地展現了夢魂的隱約遐飛。“謝家”,本指東晉才女謝道韞的家,此處指代詩人女友的家院,點明了相思的對象。第二句緊承 “家”字,寫了夢中所見謝家的 “小廊”和欄桿。并分別用“回合”、“曲”、“斜”做了描繪。這縈回曲折的實景,與魂游夢繞諧和一致,創造了纏綿徘徊的氛圍,自然會勾起深情的思憶。詩人寫有兩首《江城子》,記述他與浣花姑娘的情事,也提到庭廊、欄桿。其詞曰:
碧闌干外小中庭。雨初晴,曉鶯聲。飛絮落花,時節近清明。睡起卷簾無一事,勻面了,沒心情。
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秋水明,黛眉輕。綠云高綰,金簇小蜻蜒。好是問他來得么?和笑道: “莫多情”。
據此可知,那小廊、欄桿,是他倆卿卿我我、傾訴衷腸的見證,記錄了情侶美麗的倩影和甜膩的笑語。點出這些地方,就概括了昔日歡愛的一切。總之,首二句,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往事的深切懷戀,籠罩著溫情脈脈的意緒。
末二句,寫夢醒所見,充滿了孤寂凄怨的情調。從“春庭月”三字可知,一場甜蜜的美夢消散之后,回到失戀的現實,作者心情沉郁,從屋內徘徊到庭院,癡呆呆地抬頭望著春夜的明月。接著他又隨著月光的下射,垂頭默默地看著地上的落紅繽英。盛開的花朵凋落,恰好與愛侶離去、情場失意相似。目觸此景,詩人不勝悲傷。“只有” 、“猶為”相呼應,暗含著傷今憶昔之情: 現在唯有天上的月亮還是一如既往那么多情,但是它此時照射的不再是雙雙對對的倩影,而是離散獨游者的孤身,不再是香艷如鮮花的熱戀,而是衰殘如落花的失戀。強調月光依然“多情”,實是埋怨對方無情。哀與怨結為一體,與前兩句所寫夢中的歡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寄給對方,容易觸發她的反思和自責。所以,《詞林紀事》載,浣花姑娘讀了此詩后,“流淚而已”。
上一篇:《宿駱氏事寄懷崔雍崔袞》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