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賀新郎·張元幹》浣溪沙張元幹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霧柳暗云時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曳杖危樓去①。斗垂天②,滄波萬頃,月流煙渚③。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④。宿雁落、寒蘆深處⑤。悵望關河空吊影,正人間、鼻息鳴鼉鼓⑥。誰伴我,醉中舞⑦。 十年一夢揚州路⑧,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⑨。謾暗澀銅華塵土⑩。喚取謫仙平章看,過苕溪、尚許垂綸否B11?風浩蕩,欲飛舉B12。
①“曳杖”句,拖著手杖慢慢地走上高樓。 ②斗垂天,北斗星座仿佛在夜空中低低地掛在那里。 ③“月流”句,月光流瀉在蒙著煙霧的洲渚之上。煙渚,煙霧迷漫的水邊小洲。④“掃盡”二句,大風刮散了浮云,依舊不停。我不能坐小船夜渡來和你相會。 ⑤“宿雁”句,秋天的大雁停棲在蘆葦的深處。 ⑥“悵望”二句,看到祖國山河被金統治者侵占,而朝廷卻主張妥協議和,心中感到無限悲傷。人們如此沉睡不醒,自己這樣孤獨無依,只能空有傷感而己。吊影,形影相吊,孤單無靠。鼉(tuó),揚子鱷。鼓,用鼉皮蒙的鼓。鼉鼓,這里形容鼾聲如鼓。 ⑦“誰伴”二句,這里用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意,自傷孤獨,無人同舞。 ⑧“十年”句,回顧從揚州倉皇出逃至今,十年的光景,仿佛一場夢。路,宋朝行政大區的名稱。 ⑨琵琶舊語,相傳王昭君善于彈琵琶,后有樂曲《昭君怨》。這里借用典故諷刺南宋朝廷向金統治者屈辱投降。 ⑩“謾暗”句,白白地使寶劍蒙上塵土,生了銅銹,顯得沒有光澤。謾,徒然。澀,不滑潤。銅華,銅銹。 “喚取”二句,請你發表評論吧,在朝廷主和派得勢、國難當頭的情況下,我們怎么能夠不問國事,在苕溪游覽過著隱居的生活呢?謫仙,李白的稱號,這里以李白比喻李綱。平章,評論。苕溪,水名,在浙江省。垂綸,即垂釣,這里是隱居。風浩蕩,欲飛舉,憑借浩蕩長風,飛上九天。
李綱是著名的愛國英雄,1138年4月,宋派王倫使金,力圖和議;12月,李綱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上書反對議和,被罷回福建長樂。作者為此寫了這首詞,對李綱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的行動表示支持,并借此表達了對其無限敬仰之情。
詞的上片寫詞人登高眺望江之夜景,并引發出孤單無侶、眾醉獨醒的感慨。夜空之下,作者曳杖登樓,“滄波萬頃,月流煙渚”。湖光月色,盡收眼底。風兒大,云兒散,“野渡無人舟自橫”,蘆葦深處雁兒落。好一幅深秋月夜登樓圖。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作者倍感孤單,浮想聯翩,“正人間、鼻息鳴鼉鼓。誰伴我,醉中舞”。山河被異族踐踏,人民飽受欺凌之苦;對此,茍且偷安之輩,一味地屈膝求和,整日地醉生夢死;詞人與李綱志同道合,卻天各一方,也只能是醉中獨舞。在這獨舞之中,我們看到了愛國人士的勢單力孤,感到了作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痛苦。
詞的下片借典故表明自己對當朝屈膝議和的強烈不滿,并表達了對李綱的敬仰之情。十年之前,高宗即位,不久南下,進而匆匆南逃,揚州被金人攻占,到處是廢墟一片,繁華已成一夢。此時作者夜倚高樓,但覺寒氣逼人,遠眺滿目瘡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滿腔,但壯心猶在,豪氣如潮,足以吞滅敵人。“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兩個典故,包含著作者的希望與遺恨。作者期望朝廷振作圖強,像漢代使臣傅介子提劍斬樓蘭王那樣對付金人,但殘酷的現實,使作者又感到無限的悲憤。現如今和議已成定局,雖有寶劍,卻放棄于塵土之中,使之生銹無光,失去作用。面對如此的國勢,愛國之士能否就此隱退苕溪,垂釣自遣而不問國事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且詞人從我做起。“風浩蕩,欲飛舉”。這是作者的凌云壯志,這是對李綱堅持主戰、反對和議的最大的支持,這也是本詞的寫作主旨。
這首詞,風格豪邁,感情悲壯。“風浩蕩,欲飛舉”反映了作者堅定的抗金愛國立場,體現了作者堅持正義、不怕投降派壓制打擊的斗爭精神,更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忠心鐵骨。
浮云是一種自然事物,在詩詞中經常象征著一種阻礙勢力。例如漢樂府《古詩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張元幹的《賀新郎》“掃盡浮云風不定,未放扁舟夜渡。”……浮云或隱喻閨怨,或比喻奸邪蒙蔽了明君,或成為賢士不被君主賞識、重用的代名詞。總之,浮云在詩詞發展的長河中被賦予了很深的含義。
●張元幹(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他是北宋末年的太學生,做過小官吏。金兵南侵時,為李綱幕府的僚屬。后因欽宗聽信讒言,罷免李綱,張元幹也因此而獲罪。紹興元年(1131),高宗任用秦檜為相,張元幹不愿與奸臣同朝,致仕還鄉,先后閑居二十多年。其間因作詞送李綱、胡銓,遭秦檜迫害,于紹興二十一年下獄被削籍。秦檜死后,張元幹又出山,來到臨安官舍,后客死異鄉。著有《蘆川歸來集》和《蘆川詞》。
代表詞作:《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蘭陵王·春恨》《水調歌頭·追和》《石州慢·寒水依痕》《魚游春水·芳洲生蘋芷》《點絳唇·清夜沉沉》《菩薩蠻·春來春去催人老》《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漁家傲·題玄真子圖》等。
●賀新郎,又名《金縷曲》《賀新涼》《乳燕飛》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仄韻,用入聲韻者音節尤高亢。
●“要斬樓蘭三尺劍”一句,用典故表達了作者期望朝廷振作圖強的愿望。《漢書·傅介子傳》說,樓蘭王曾殺漢使者,傅介子奉命“至樓蘭。……王貪漢物,來見使者。……王起隨介子入帳中,屏語,壯士二人從后刺之,刃交胸,立死。“詞中以樓蘭影射金國,以傅介子比喻李綱等主戰之士。
情由景生,景中有情。同樣的登樓遠眺,同樣的湖光月色,卻包含著不同的感情。
浣溪沙
張元幹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
霧柳暗云時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詞的上片寫作者流連忘返于湖光山色。“山繞平湖波撼城”。群山連綿,湖光蕩漾,山繞著水,水繞著城。“湖光倒影浸山青。”好一派優美的湖光山色。“水晶樓下欲三更。”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這樣的湖,這樣的城,怎能不讓作者到三更。“欲三更”,既點出月夜登樓眺望流連忘返之意,又表達了作者浸沉于清曠秀麗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
詞的下片寫更加迷人的夏夜景色。“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浮云飄動,遮住月亮,夜霧之中,柳樹顯得暗淡難辨;水中含露的荷葉,隨風輕輕搖曳,水珠閃爍,就好像無數的流螢在不斷閃光。好一派清麗而寧靜的湖光月色,詞人自然流連忘返,“蕭蕭散發到天明”。
綜觀全詞,景中有情,情景相生。作者既描繪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達了自己沉浸在自然風光中忘返流連之情,從中流露出一種閑適與幽雅,一份超脫與瀟灑。
同樣是登樓,同樣是月下觀景,同樣是面對湖光山色,然而心情不同,感受也自然就不相同。
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霧柳暗云時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
上一篇:宋詞《賀新郎·劉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賀新郎·張元幹》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