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曹植·野田黃雀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殺了曹植門下的好友、老師楊修。第二年,曹丕稱帝,又殺掉了曹植的好友丁儀、丁廙。曹植身處逆境,面對知己好友被殺而難以解救,深感悲憤,只能寫詩寄意。
原文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①。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②?
羅家見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③,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注釋
①樹高易搖,海水易起波濤,比喻有權勢的人易于成事。 ②鷂:似鷹而小的一種猛禽。 ③捎:削除,挑破。
賞讀
這首詩巧用比興手法,曲折隱晦地表現朋友遭難而難以解救的憂憤和渴望沖破政治壓迫,獲得自由的感情。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詩篇開頭就以高樹呼嘯著悲風,海水波濤翻涌為喻,暗示政治形勢險惡尋常,引出少年救雀的情節。“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這兩句話鋒一轉,以利劍喻權力,說權利的把柄不在自己的手里,朋友遭難而不能解救,又何必廣泛去結交朋友,而給他們帶來禍患呢?言至于此,詩人心內的困苦,憂愁已有所顯露。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等以下八句,用“羅家”喻迫害者,以“黃雀”喻受害者,以詩中的“少年”喻詩人心目中的俠義英雄。這幾句的意思是:黃雀為了躲避鷂鷹的襲擊,竟自投羅網,布網者喜而少年悲,最后少年拔劍削網,救黃雀重返自由。這幾句恰是詩人當時內心的夢想,多么盼望成為俠義少年,救自己的朋友脫出苦難,但這只是詩人的幻想而已,是現實中絕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詩篇末尾,詩人借黃雀得救,展翅而飛的美好圖景,來寫自己也渴望脫離樊籠,重獲自由的迫切心情。
這首詩起勢不凡,意境開闊,感情誠摯,語言悲壯,格調明朗暢快。雖以“悲”情起調卻以“喜”勢收尾,詩意參差變化,結尾黃雀得飛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上一篇:《先秦詩歌·《小雅》·采薇》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