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王令·讀老杜詩集》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王令對于唐朝詩圣杜甫頂禮膜拜,非常尊敬。這首《讀老杜詩集》七言律詩,是詩人閱讀杜甫詩集后的感慨,既高度評價了杜甫詩歌的赫赫成就,也對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原文
氣吞風雅妙無論,碌碌當年不見珍。
自是古賢因發憤,非關詩道可窮人。
鐫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濱。
賞讀
首聯“氣吞風雅妙無倫,碌碌當年不見珍”,概括了杜甫的一生,杜甫的詩風勝過《國風》、《大雅》、《小雅》,精妙無比,但在當時卻被認為是平庸無能,看不到他的絕代的才華。杜甫的《三吏》、《三別》等詩,對后的影響極大,但一代詩圣卻不為時所重用,在窮困潦倒中終結一生。對比之中,表達了作者對杜甫的深深同情和對當時鼠目寸光之人的極大憤慨。
頷聯“自是古賢因發憤,非關詩道可窮人”,進一步表明杜甫的詩歌和古代圣賢一樣,是憤世疾俗之作,時代的動亂,人民的苦難,現實的弊端是杜甫的筆觸之所在,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有“詩三百篇,大抵皆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的話,杜甫的詩也是如此,現實的無奈是杜甫詩歌創作的源泉,并且他的詩是詩歌史上的一座豐碑,以致于后人金圣嘆列其詩集為“六才子書”之一,并欲加以評點,無奈命短身先去,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胺顷P詩道可窮人”,是說杜詩的輝煌成就,不是因為杜甫的貧窮所致,這是對有些人“窮而后工”的偏見的有力抨擊。
頸聯“鐫蚫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是繼續對杜詩的推崇,同時也是王令詩中被人們公認的名句。杜甫現存的詩歌,大約有一千四百多首,大多數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憂國憂民的熱情蘊含其中,同時也有懷友、詠史、論詩等方面的詩篇,一樣的杰出優秀,引起后世的崇拜和共鳴?!叭住笔羌s數,泛指杜詩數之多?!八陌倌辍?,是指由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杜甫成年算起,到王令在世的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約近四百年。杜甫的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愛國赤子,影響深遠,何止“四百年”,所以王令的這一句應改為“照耀乾坤數百年”,這樣就顯得更有力度和確切,這里當然是戲言,讀者可以見仁見智,自有一評。
尾聯“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來江濱”,是對杜甫的悼念和感嘆。杜甫詩篇雖然千古流傳,杜甫大名雖然輝耀后世,但畢竟是“身后事”,剩下的只是來江岸邊孤零零的一座墳墓。據《舊唐書》及其他有關記載,杜甫在代宗大歷五年(770),避亂前往郴州舅氏崔偉處,行至耒陽,貧病交加,死于船中。當時被草草掩埋在來江邊,直到憲宗元和八年,也就是四十三年之后,才由他的孫子杜嗣業把靈柩運回,安葬在今河南堰師西北的首陽山下。杜甫的遺體,在王令寫詩的時候,已經不在耒陽了,但作者說:“惟余孤冢耒江濱”,無非是為了增添凄涼之情,借以表達詩人的無限慨嘆。
上一篇:《清朝詩歌·趙翼·論詩》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傅玄·豫章行·苦相》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