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衡山縣曉渡》金、元山水詩鑒賞
揭傒斯
古縣依江次,輕輿落岸隈。
鳥沖行客過,山向野船開。
近岳皆云氣,中流忽雨來。
何時還到此,明月照沿洄。
衡山縣在湖南省,縣西有衡山,氣勢雄偉,俯瞰湘江,即“五岳”之南岳。這首詩寫衡山縣湘江渡口拂曉時分的情景,對仗工整,意境闊大。
起句點明衡山縣依傍湘江,房舍店堂櫛次鱗比,順水勢錯落起伏排列在岸邊,這句所寫是詩人乘車途中的感受和“輕輿落岸隈” 后所見。第 一、二句是倒置。“隈”是彎曲的地方。詩人乘車順岸前行,到 一處水流彎曲的地方,車停下來了。詩人走出車門,前后張望,在曉霧迷濛中,方知衡山縣是依水勢而筑的,這才有“古縣依江次”句。
以下四句是詩人從渡口登船之后在江上所見。雖然詩人并沒有交代他從渡口上了船往下游去,但這四句所表達的只能是船順水而下、飛速疾行中的感受。本來鳥兒悠悠地飛來飛去,由于船速極快,當鳥兒偶然擦船而過時,船速加上鳥飛速度,才能形成“沖”的感覺,好象鳥兒是俯沖著飛向船上的行客。“山向野船開”,不說船向山開,而說山向船開。人在船上,雖行速極快,卻并不覺船行,只見船到之處,兩岸山勢豁然,仿佛迎面撲來,。詩人利用了視覺的錯誤,把靜者化動,動者化靜,給讀者一種奇妙的行進感和速度感。岸邊衡山,層巒迭嶂,云氣層出不窮。行至中流時,濃云密霧,竟化為一陣急雨了。這四句聯結起來,便形成一個立體的空間,詩人使讀者同他一起,置身于群山夾峙,雨霧空濛的湘水之上,站在飛流急駛的船頭,幾乎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絲絲細雨。
船愈行愈遠了,但詩人依然留戀匆匆路過的衡山縣,對于沒有能細細觀覽這迷人的風光,深深感到遺憾。當他回頭張望那已經看不見了的衡山縣,不禁生出 “何時還到此,明月照沿洄” 的愿望。“沿”指順流而下,“洄”指逆流而上。他向往著: 什么時候我能再來到這兒呢?若真有那么 一天,我將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駕上一只船兒,在江上自由來往,那定是別 一番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呢。
這首詩的特點是通過動態形象來表達感受,生動、傳神。詩人并沒有寫水流船行,只寫鳥飛和兩岸青山撲面而來,使人感受到船在疾駛; 他也沒有寫衡山縣的旖旎風光,僅僅透露一絲留戀,讀者卻盡可以在想象中描摹衡山縣的迷人之處。全篇飽含著詩人的輕快、愉悅、留戀的感情。詩寫得含蘊豐富,耐人想象。
上一篇:司馬池《行色》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蘇轍《見江亭在蔣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