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杜甫·石壕吏》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安史之亂持續日久,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唐王朝為補充兵力,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春,從洛陽返華州,途經石壕村,親身經歷了官差夜捕丁役之事,便寫出了這首《石壕吏》。詩中敘寫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也表現了從征老婦堅韌忘我、從容沉著的性格特征。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②。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③。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④!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⑤。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⑥。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⑦!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⑧。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⑨。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⑩。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⑪。”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⑫。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⑬。
注釋
①石壕:村鎮名,在今河南陜縣東七十里。 ②投:投宿。 ③逾:越過。走:逃跑。 ④一何:多么,何等。 ⑤鄴城:今河南安陽市。戍:戍守,此指討伐安慶緒。 ⑥附書:托人帶信。 ⑦存者:指尚活著一個兒子。且:姑且。偷生:茍且活下去。死者:指死去的兒子。
⑧室中:家中。乳下孫:吃奶的小孫子。 ⑨無完裙:沒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⑩嫗:老年婦女。 ⑪河陽: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孟縣西。役:服役。 ⑫泣幽咽:吞聲抽泣。這是寡媳的哭聲。 ⑬登前途:踏上前行路途。
賞讀
前四句為本詩第一層次,點明官吏趁夜捉人之事。“暮投”有未晚先投宿之意,暗示出社會的不安定。“夜捉”點明頻繁的抓丁充役已使人民變得厭煩,有所防備。“老翁逾墻走”一句更寫出青壯全被抓去充軍,已然擴展到老翁。以老翁的警覺寫出了官府捉人的頻繁。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是這首詩的第二層次,是老婦人的自述,她先述三男赴戰,二男已死,一男偷生,再述家中更無丁壯,兒媳因哺乳也難從征,再敘自己雖然力衰,卻愿從征。從老婦人的層層敘述中,可以看出縣吏的一次次逼問,更可以看出老婦人曲意保全家人的苦心。最后四句是這首詩的第三層次,點明老婦被捉,兒媳悲凄,老翁孤單的離別情景,與詩句開頭照應。
這首詩如實記錄了縣吏抓人充軍的事實,全詩句句敘事,卻在敘事中寄寓了作者分明的愛憎感情,敘寫實事而善于剪裁,筆墨簡潔洗煉。
上一篇:《唐詩·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于謙·石灰吟》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