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唐山水詩鑒賞
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此詩寫于詩人從故鄉(xiāng)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赴長安途中。一本題作《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可知這是一首送別之作。然詩人并未停留于述說離愁別苦的主題,而是即景寄懷,剖露了自己赴長安前的微妙心態(tài)。全詩以寫景起,以述懷收束。
詩開頭二句先點出時令已是深秋,送別地點是在長亭。蕭蕭紅葉和一瓢孤酒傳寫出游人羈旅的苦況?!凹t葉晚蕭蕭”先已平添了一縷悲涼的情味,“長亭酒一瓢”又注入了送別的寂寥。
然詩人并未耽于離愁別緒,以下四句筆鋒一轉,轉入寫景,通過寫景交代了潼關咽喉要沖的地理位置。極目遠眺,巍峨崢嶸的西岳華山聳立于潼關之南,峰巒疊嶂的中條山橫亙于潼關之北,而滔滔滾滾的黃河,由北面奔騰而來,在潼關和中條山之間咆哮而過。山是高山,水是大河,那氣勢已自不凡。況天上又有幾片殘云縈繞太華,幾點疏雨乍過中條。收眼回望,則見樹色蒼蒼茫茫,隨關城一路遠去。凝神諦聽,則聞黃河入海,奔騰不息。此四句遣詞極講究。以“歸”狀寫正在隱入太華的殘云,以“過”描述乍過中條的疏雨,以“迥”點化蒼茫的樹色,以“遙”遠傳人海的河聲,為這首詩增添了一抹飛動的意趣,一縷清悠的韻味,一種“高華雄渾” (清吳汝綸語)的氣勢。
最后兩句由寫景轉入述懷。述懷亦非直抒胸襟,而是通過夢中的向往隱微地表達出來的。明天就要到天子所居之地長安了,那是多少士人向往的地方啊。按理說即將接近權力中心了,詩人此刻應為自己的仕途作些盤算,這里卻以“猶自夢漁樵”收束——詩人此刻向往的,卻是那種遠離塵寰的漁樵野老的生活。這并非上人的假清高,實則體現(xiàn)了許渾對統(tǒng)治者的疏離意識。詩人生當唐帝國江河日下的晚唐,為稻粱謀,不能不踏上仕宦之途,而政治上那種“致君堯舜上”的用世之心已經很淡漠了。所以雖身在魏闕,而心卻在江湖。景觀依然雄闊,情思卻不復振奮,甚至有幾分衰颯了。到這里,我們便讀出了這首詩所蘊含的 “晚唐味”。
上一篇:李白《秋下荊門》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釋道潛《秋江》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