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民歌·游四門(柳綿飛盡綠絲垂)》原文與賞析
柳綿飛盡綠絲垂,則管送別離。年年折盡依然翠,行客幾時回? 伊,快活了是便宜。
無名氏的《游四門》共六首,這是第二首。鄭振鐸先生對這六支曲十分鐘愛,稱其 “寫得異常的好”。
不難看出,這是一首情歌,一支別離曲,一首思念詩。小令的開頭,先落筆于景物:“柳綿飛盡綠絲垂。”抒情主人公在痛苦的思念和漫長的盼望等待中,又迎來了一個“蘭浦蒼蒼春欲暮,落花流水怨離襟”的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也許是動人的,雖然 “柳綿飛盡”,但 “綠絲”依然低垂。“柳綿飛盡”的暮春,本是個引人傷感的季節(jié),再加上有離別情緒,自然會更使人感愛到天高地遠的惆悵和亙古的 “傷離別”?!傲敝C “留”。也許這位多情的人兒不知為了挽留 “行客”花費了多少心血,致使 “柳綿飛盡”,但心愛的人終究還是要別離。“柳綿飛盡”,不僅是告訴我們這是個已呈凋殘的暮春季節(jié),還有春易逝、春難留的傷感。盡管痛苦的別離已使這位多情的人兒感到自己已是 “柳綿飛盡”的 “暮春”,但那顆眷念的心,那種融融的情,卻綠絲低垂,愛心正熾。主人公正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與心愛的人別離的。兩句聯(lián)系起來看,就會覺得景情相融,以景引情,給人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的藝術(shù)美感。
接著,作者筆鋒輕轉(zhuǎn),情緒來了個跳躍,似乎是由彼而此,由昔而今。雖然柳樹年年被折,而且 “折盡”,可是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眼前的,依然是一片翠綠。這又是寫景,可景中所含之情已經(jīng)濃得欲滴流、裂放出來。別后的日子何等難熬,“自古多情傷離別”,漫長的等待、盼望遙遙無期,一年年的風霜,一年年的青春流逝,一年年的相思相念已經(jīng)使生命的“綠柳”“年年折盡”,可是那專一執(zhí)著的癡癡之情,仍如當年一樣“依然翠”,絕沒有因時光的沖刷而模糊半點,反而隨著當年的春風輕輕吹拂而如柳芽萌生,柳葉青翠!真是樹含情,綠述情,離愁如柳絲細長,別恨似枝纏繞,景依舊,人如故,這位深受別離痛苦的人兒,再也忍不住對親人的渴盼,情不自禁問一句: “行客幾時回?”這句話在送別時就不知問了多少遍,但有誰能說得出“行客”究竟 “幾時回”?誰也說不清。也許問者和被問者都是在輕聲地問自己,可是答案依然模糊。“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抒情主人公在反復的自問中早已感到愁苦如潮水一樣漫上來,不時便淹沒了心頭。
讀到此,我們已經(jīng)被這曲中的情濃濃地粘住,不禁感到幾絲沉重壓住了心頭?!靶锌蛶讜r回?”既是近問,也是遙問; 既是問 “伊”,又是自問,百結(jié)愁腸,在這反復的詢問中得出了一個“情”字。讀到此,我們就不能不贊嘆作者筆法之巧妙了。以景起,以情承,又繼之以景,又以情繼之,但兩景不是一景,兩情不是一情。兩層詩情相互映襯,兩層景色彼此烘托,這就更顯出了主人公心理上的層次,從而就更突現(xiàn)了主人公濃濃的癡情。套用白居易的詩應為 “楊柳折不盡,柳綠情又生” 了。
前四句,寫得通俗而不平淡,景色清新,綠意盎然,但連著兩個 “盡”字,便在“青翠”的調(diào)子上涂上一層傷感,再綴以 “送別離”、“幾時回”,就使讀者感到綠絲綿長,恰似主人公無盡的萬端愁緒,柳色翠綠,正是主人公不滅的離情。調(diào)子委婉和諧,極具抒情性,真是亦婉亦直,亦含亦露,讓讀者從人物的具體情境上回味和想象,語約而意遠。
緊接著,情緒便有了轉(zhuǎn)折: “伊,快活了是便宜?!边@兩句,不僅口語味濃,句子長短變化顯著,而且節(jié)奏也起了變化,由緩而急。主人公由纏綿、癡癡的留戀、思念,轉(zhuǎn)入 “愁恨”: 你呀,只貪圖了自己的快活是不是?這一轉(zhuǎn),不僅使前邊的留戀、思念,更深入了一個層次,使人感到愛得深才怨得重,而且這一層就顯出了前一層所展現(xiàn)的情意更加深厚,主人公的性格也從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xiàn)。
在那個男女不平等的時代,盡管女性常常是身不由已地迷情,常??释苡挟愋灾恼咦屗齻儍A心相委,但“多情女子薄情漢”,并非哪個人的杜撰,一別便變心的男子也并非少數(shù)。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伊,快活了是便宜”句,除了上述分析外,似乎還有主人公的某種擔心。如果女主人公在此忍受著難堪的相思之苦,傷心怨望,而彼卻記記了前情,只顧眼前的“快活”,那該是多么令人悲痛啊!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這是寫送別情境的,說在柳綿飛盡的暮春,主人公送別親人,滿目的翠柳激起了送行者心緒的搖蕩,情不自禁問一句,何時才歸?也許“行客”難以說清歸期,女主人公便似怨似恨,像是擔心,也像是開玩笑,也像是叮囑: “快活了是便宜?!?/p>
但是我們更可以把前兩句理解為回憶。眼前的“年年折盡”今天卻“依然翠”的青柳,無疑成為主人公勾起往事的媒介。當年送別的情境依然清清楚楚,而且又浮現(xiàn)的眼前。今天柳樹 “依然翠”,可 “伊”卻早已在 “暮靄沉沉楚天闊”的異地,物是人非,離恨何以堪!也并非是翠柳才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情人的思念,而且這種感情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主人公的心,只是眼前這和當年幾乎沒什么不同的景色更進一步地把心頭的情思撩得更旺罷了。數(shù)一數(shù)日子,算一算離期,自然要問一句: “行客幾時歸?”這既是遙問對方,也是暗問自己; 既是問,又是嘆,念極自然轉(zhuǎn)而為怨了。
此曲 “寫得異常的好”,好就好在寫情無“情”字,寫離無“離”字,寫思念無 “思”無 “念”,景中含情,景近情深;好在言近而意遠,廖廖幾句,引人無限遐想,任你如何揣摩,都有令人賞心悅目、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景。
上一篇:《先秦民歌·淇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元代民歌·游四門(海棠花下月明時)》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