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袁宏道·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寫于明神宗萬歷十七年(1589),作者應試落第,與詩友郊游來到北京西郊的顯靈宮,大家分別以“城”“市”“山”“林”為韻作了四首詩,來彼此唱和解悶舒憤。本詩是作者以“市”為韻的一首。
原文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聽新朝事。
邸報束作一筐灰,朝衣典與栽花市。
新詩日日千余言,詩中無一憂民字。
旁人道我真聵聵,口不能答指山翠。
自從老杜得詩名,憂君愛國成兒戲。
言既無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眼底濃濃一杯春,慟于洛陽年少淚。
賞讀
詩人以“市”為韻的這首《顯靈宮集諸公以城市山林為韻》詩,抒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同時,發泄了對政治現實的不滿。
詩人開頭就“酒沾涕”、“愁聽”,直截了當,直抒胸臆,一觸即發,心中的憤恨無處訴說,只能賞花飲酒對詩來發泄對政壇的憎恨。“塞耳愁聽新朝事”,可見詩人憤世之情到了極點,這樣表達詩人還嫌不夠,又用反語進行嘲諷,“邸報束作一筐灰,朝衣典與栽花市”,發來的朝報隨手就扔進廢紙筐,朝衣也賣掉不穿了。政壇令人絕望,詩人感覺到詩壇上也是一片茫然。“新詩日日千余言,詩中無一憂民字”,詩人終日無所事事,每天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寫詩上,日余千言,而無一字憂民,“旁人道我真聵聵,口不能答指山翠”,以致于別人真的認為詩人昏聵糊涂了,詩人欲辯無言。“指山翠”,遙指青山作答,意欲歸隱山林。“自從老杜得詩名,憂君愛國成兒戲”,恰到好處地諷刺了那些打著“憂君愛國”旗為幌子,干著“兒戲”的勾當。緊接著詩人用事實說話,借賈誼、阮籍自喻,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詩壇、政壇都令詩人絕望,指責吧,沒有用處;沉默不語吧,又忍耐不住,只好學前人飲酒解心中之悶了。詩句“言既無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使一個對世態絕望、憤恨至極人物形象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再看這首詩從表達方式上有任氣而發的特點。詩人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張的就是任氣而發。詩人以賞花飲酒自娛。表達真情實感,對憤世之情,詩人說自己“塞耳愁聽”,燒“邸報”、“典朝衣”,說自己比阮籍、賈誼更苦、更憂,用人物事實做比,使全詩憤激之感,像巨石從天而降,震動人心。
這首詩給人一種由淺入深,層層剝筍的感覺,用字淺顯,說理透晰,使人一目了然。
上一篇:《唐詩·綦毋潛·春泛若耶溪》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商隱·晚晴》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