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七言詩·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原詩今譯】
京都的大街揚起了塵靄拂著人面,
看花人回來沒有一個不說花兒繁。
如今的玄都觀里有桃樹成百上千,
全是那劉郎離開以后新栽植澆灌。
【鑒賞提示】
永貞元年(805),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元和十年(815)自朗州被召還長安。他目睹新權貴傾京師,無比憤慨,便以游玄都觀看花為題,巧妙地運用貼切的比喻和語帶雙關的藝術手法,寫下了這首表面紀事而別有寓意的政治諷刺詩。詩題中的“戲贈”,既是和同行諸君開玩笑,又是對權貴的嘲諷、蔑視,有很深的寓意。
全詩著意描寫的,是人們去玄都觀看花的盛況,和詩人由此引起的感慨。首句寫眼中所見。紫陌,指京城的大道。紅塵,指鬧市中飛揚的塵土。從而映襯出人馬喧闐、川流不息的盛況。京城的大道卻為何飛塵撲面? 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是觀賞桃花的人們回來了。“無人不道”是寫詩人耳聞人們都在打著招呼,述說著去看花的事情。從而使紅塵拂面的畫面中,不但出現了人物,還傳來了聲音,進一步渲染出觀賞桃花后的熱烈氣氛。
這兩句寫看花,不寫去看和看時,而寫看后歸來塵起人多,不寫桃花,而寫看花人之興高采烈,則桃花之美妍動人,看花時之空前盛況,就盡在不言中了。三、四句再由花及人,由虛擬轉入實寫。“玄都觀里”是看花的處所,“桃千樹”寫桃樹的眾多。詩人感慨:這競相開放的千樹桃花,都是我劉禹錫被貶謫離開長安之后栽種的啊! 這是比喻,又是諷托,語帶諷刺,深沉含蓄。
詩人的諷意何在? 透過這形象生動的詩句,自可領悟到:“桃千樹”隱指飛黃騰達的朝中新貴。“玄都觀”借指被腐朽保守勢力所把持的朝廷。那些得意洋洋看花歸來的人們,則指朝中趨炎附勢的小人。這些人攀高結貴,奔走權門,不正像在紫陌上飛揚的紅塵里,湊熱鬧去看桃花一樣么! 這些新貴及其追隨者,都是借著扼殺永貞革新,打擊、迫害革新派而得以飛黃騰達的。可惜的是,“三月桃花一時紅,風吹雨打一場空”。他們又能猖狂幾時呢?詩人對這批新貴的輕蔑和鄙視之情,溢于言表。
據《舊唐書·劉禹錫傳》記載,這首詩使“執政不悅”,遂將作者“復出為播州刺史”,后又改貶連州刺史。正說明詩中雖寫看花頌春,而實則“語涉譏刺”,將矛頭指向了在打擊革新派之后顯赫一時的保守腐朽勢力,具有強烈的針對性和現實性,表現了詩人堅貞不屈的斗爭精神。
上一篇:王珪《七言詩·依韻恭和御制上元觀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七言詩·元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