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陶士璜
十錢買書書半殘,十錢買酒酒可餐。
我言舍酒僮曰否,咿唔萬卷不療饑。
斟酌一杯酒適口,我感僮言意良厚。
酒到醒時愁復來,書堪咀處味逾久。
淳于豪飲能一石,子建雄才得八斗。
二事我俱遜古人,不如把書聊當酒。
雖然一編殘字半蠹魚,區區蠡測我真愚;
秦灰而后無完書。
本詩錄自清人袁枚《隨園詩話》卷六。作者陶士璜,生平事跡均不詳。
《買書歌》共有十五句,按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層。
“十錢買書書半殘”至“我感僮言意良厚”為第一層,主要描寫詩人與僮子的對話。對話的中心是如何使用“十錢”。這“十錢”,既可用作買書之資,也可用以買酒之樂;出錢買書,書卻殘缺不全,出錢買酒,酒則醇美可餐。面對這一矛盾,詩人堅決主張要舍酒買書,語氣顯得是那么懇切!僮子則認為書不療饑,還不如買酒舍書,表情顯得又如此淡漠。兩人的態度迥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按居诤里嬆芤皇敝痢扒鼗叶鬅o完書”為第三層,這是由詩人與僮子的對話而引發的議論。淳于,即淳于髡,戰國時齊國大臣。據《史記·淳于髡傳》載:“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子建,即曹植,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妒勒f新語·文學》云:“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惫手x靈運稱道:“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徐子光《蒙求集注》引)詩人既無淳于髡一石之酒量,亦無曹植八斗之才識,“不如把書聊當酒”,權且以書代酒,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內容,這不是很好嗎?雖然蠹魚已將書卷蛀蝕的“傷痕累累”,面目難看,但這一切又何足掛齒?因為自從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之后,本來就很難找到一部完整無缺的書了。
全詩的重心是在第二層,即“酒到醒時愁復來,書堪咀處味逾久”,這兩句集中表達了詩人對舍書與舍酒的看法。舍書,當然可以得酒。美酒芬芳,醇醪味厚,雖能暢懷痛飲,陶然忘饑,求得精神上的一時的解脫與快意,但酒醒之后卻又是愁云籠罩,憂思難盡,真可謂“午醉醒來愁未醒”(張先《天仙子》)啊!于是,不得不重新借酒澆愁,以酒自遣。如此往復,不一而足。舍書是如此,舍酒則相反——得書。書是人類知識與智慧的結晶。古往今來,天南海北,社會生活是如此廣闊無邊,如此復雜紛繁,一個生命有限的人當然不可能事事親身經歷,處處身臨其境。書,卻能讓你從中得到多方面的了解。因此,讀書越多越豐富,留給讀者回味的東西就越多,它使人長知識,長才干,使人的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無形中還延長了人的生命。相比之下,舍書與舍酒,究竟孰取孰否,不是昭然若揭了么?由此可見,詩的第二層充滿著理性的沉思,但在具體表述時卻又巧妙地隱匿在“酒”與“書”之中,讓讀者通過“酒”與“書”的對比而引起理性的震撼,獲得對人生哲理的頓悟?!熬频叫褧r愁復來,書堪咀處味逾久”,人們從這短短的兩句詩中,正會悟到了這樣一種警策性的人生哲理: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上一篇:《九辯(節選)·[先秦]宋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