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當時,陸游由南鄭(今陜西漢中)調回成都,途徑劍門山,寫下了這首詩。南鄭是當時抗金前方的軍事重鎮,陸游是以左承議郎處于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參預軍事機密。而如今調回的成都,則是南宋時首都臨安(杭州)之外最繁華的都市。陸游此行是由前線到后方,由戰地到城市,這首詩就記錄了他當時的所思所感。
原文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②。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注釋
①劍門:山名,在今四川省劍閣縣之北。 ②征塵:旅途中所染的塵土。
賞讀
詩的前兩句,“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把一個風塵仆仆,失魂落魄且酒沾衣冠的游子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陸游晚年曾作《秋晚思梁益舊游》一詩,題目中的梁即南鄭,益即成都,詩中還有“三十年間行萬里,不論南北怯登樓”的句子,證明陸游確有萬里奔走之實,但壯志未酬,只有借酒消愁,所以“衣上雜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消魂”,詩人傷心不已。接下來第三句“此身合是詩人未”,一句自問,我這堂堂七尺男兒之身,難道只適合做一個詩人嗎?陸游一生向往征戰沙場,“鐵馬秋風”,“一片丹心報天才”,而如今卻騎驢回蜀,濛濛細雨中,怎不痛心疾首,苦衷難言?這也正是尾句“細雨騎驢入劍門”的內在含義,其中還有另一層意思,是作者想“詩人”的原因,李白、杜甫、賈島等人都有“騎驢”的詩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適、岑參、韋莊等人都曾入蜀;寫下“千水千山得得來”名句的晚唐詩僧貫休,也是從杭州騎驢入蜀時得來,鄭綮亦有“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的名言。因此,詩人騎驢與入蜀得句有自然的聯系,這里陸游同這些詩人相比,其寓義不言而喻。陸游的這首詩與激昂豪壯的作品相比,平淡了許多,但結構巧妙,形象逼真,耐人尋味,屬于“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那一類作品。
上一篇:《宋詞·陳子龍·別云間》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