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閏章《游朝陽巖》原文與賞析
施閏章
我尋愚溪路,值此巖洞幽。
靈湫鳴石底,山木風(fēng)颼颼。
入澗展幾席,飛觴左右流。
春光崖際暮,暑氣潭上秋。
魚鳥泳清泚,宮觀臨滄洲。
長懷棄圭組,散發(fā)依林邱。
西亭有遺詠,日落還淹留。
朝陽巖又名西巖,在湖南零陵縣永州鎮(zhèn)瀟水西岸。唐永泰二年(766) 道州刺史元結(jié)至零陵,以其巖口向東,故取名為“朝陽巖”。
詩人在這篇游歷詩中,描述了大自然旖旎的風(fēng)光,抒發(fā)了欲棄官歸隱的情懷,全詩文筆酣暢,有陶詩韻致。
開首“我尋愚溪路,值此巖洞幽”,從行進間寫起,漸入佳境。詩人施閏章,號愚山,愚山尋愚溪,當(dāng)別有一番意趣。愚溪距朝陽巖二里許,詩人信步踏勘,欲窮其源,孰料竟抵一深幽的巖洞,不由得駐足觀看。
但見“靈湫鳴石底,山木風(fēng)颼颼。”這里清泉流于石上,濺濺有聲; 山間林木被風(fēng)吹動,颯然作響。林濤、泉嗚構(gòu)成一組優(yōu)美的交響詩,詩人處于仙境天籟之間,消然物外,寵辱皆忘。
于是詩人進入山澗,展開幾席,斟酒暢飲起來。”入澗展幾席,飛觴左右流”,把詩人那種書生豪氣寫得活龍活現(xiàn)。面對這良辰美景,何不來個一醉方休! 詩人用“飛觴”極言心情之愉悅,歡快之意溢干言表。
詩人面對美麗景致,不禁憂從中來,慨嘆入世代謝,歲月不居。“春光崖際暮,暑氣潭上秋。”指明詩人游朝陽巖的季節(jié); 已是暮春之時,暑氣在深潭之上,又略顯秋意,并不那么酷熱。這兩句既是寫季節(jié),也隱含時光易逝的意思,這是當(dāng)時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他慨嘆魚鳥都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山中道士也不染凡塵,不食人間煙火,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所謂“魚鳥泳清泚,宮觀臨滄州”,便是寫自然界鳥飛長空,魚翔淺底,無憂無慮; 道家的宮觀修筑在依山傍水的靈秀之地,他們的清靜高潔真令為官的詩人羨慕。
“長懷棄圭組,散發(fā)依林邱。”觸景生情,詩人想起一樁夙愿。那就是“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黃庭堅《登快閣》)。詩人早就想拋棄作官的印綬,脫屣世事,像道家仙人那樣,散發(fā)仗劍,處山林之間,此樂何及! 這是詩人在“久居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后的一種強烈的渴求自由的感受。反映出詩人對封建統(tǒng)治制度不滿的情調(diào)。所以說,這雖然是一首抒情的山水詩,但其中仍然有階級性、政治觀的流露。
“西亭有遺詠,日落還淹留。”“遺詠”指的是唐代詩人元結(jié)的《游朝陽巖詩》和柳宗元的 《游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詩。柳詩中有“漁翁夜傍西巖宿”之句,所以這里詩人也說“日落還淹留”,這最后兩句是用典,涵義雋永。與毛澤東詞 《浪淘沙·北戴河》的“東臨竭石有遺篇”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在朝陽巖又得浮生半日閑,雖已日落,仍然躊躇不忍離去。自是勝地不常,這令人消魂的美好風(fēng)光,何日更重游呢! 難怪詩人恨不能留住這韶光,久久地擁抱這溫馨的大自然。
上一篇:朱彝尊《游晉祠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李益《游棲巖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