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六丑 薔薇謝后作》
正單衣試酒,恨客里、光陰虛擲。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①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②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③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④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⑤殘英小、強簪巾幘。⑥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⑦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⑧
【注釋】 ①過翼:本指飛鳥,這里喻指光陰迅速。②“夜來”二句:形容夜間風雨埋葬了美麗的薔薇花。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陸龜蒙《重題薔薇》詩:“更被夜來風雨惡,滿階狼藉沒多紅。”周詞意本此。將美人西施比落花,應說吳宮,但受音律所限,此處須仄聲,故說楚宮、吳、楚地望相接,楚宮亦多美人,故借用。“傾國”語出漢樂府《李延年歌》,這里用作美人的代稱。③“釵鈿”四句:描寫花瓣散落地面的情況。釵鈿:女子頭上飾物;比喻花瓣,語本唐·徐夤《薔薇》詩:“晚風飄處似遺鈿。”桃蹊、柳陌:桃樹、柳樹下的路徑;語本唐·劉禹錫《踏歌詞》四首其二:“桃蹊柳陌好經過。”④蜂媒蝶使:指蜜蜂和蝴蝶,因它們終日來往花叢中,故稱“媒”稱“使”。窗槅(ge格):窗格子。⑤“長條”三句:意本梁元帝《看摘薔微》詩:“橫枝斜綰袖,嫩葉下牽裾”及唐·儲光羲《薔薇歌》:“低邊綠刺已牽衣。”薔薇多刺,易鉤牽人衣,這里用以形容人、花互相依戀。⑥殘英:落花。巾幘(ze責):頭巾。簪:插。⑦顫裊:擺動。欹(qi)側:傾斜。⑧斷紅相思字:典出唐·范攄《云溪友議》:“盧渥舍人應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乃有一絕句。……詩云:‘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這里借指有人象題紅葉那樣,把相思字句題在薔薇花瓣上。
【譯文】 時令已進入換上單衣品嘗新酒的夏季,我感到心情愁煩十分孤寂。春天的光陰本來寶貴,但我在客舍里只好任它白白地浪費!我多么希望春天再停留一些時候,無奈春天卻象鳥兒飛過,快得留不下一絲兒痕跡。試問這滿樹的薔薇花如今在哪里?哎,昨天夜里一場狂風猛雨,竟把這些南國美女全都埋葬在地!花瓣兒就象美人頭上的釵鈿到處散落,園子里飄浮著它們遺留的香氣。落花亂紛紛地掉在桃樹下的小路上,又時時在柳蔭道上輕輕地翻飛。在這種時候,有誰又肯把殘紅愛惜?只有那些殷勤的蜜蜂和蝴蝶不斷飛來,敲打著窗格子向我報告落花的信息。
東園里靜悄悄地沒有聲息,茂盛的草木呈現出一片單調的暗綠。我默默地徘徊在薔薇樹叢下,只能不停地搖頭嘆氣。長長的枝條有意要博得我的歡喜,牽住我的衣襟好象有許多話要說哩!它依依不舍的樣子使我感到無限的離情別意。我拾起一朵小小的殘花,勉強地把它插在頭巾的夾縫里。不過這始終不如一朵好花插在美女的頭釵上,那樣才偏側搖曳,姿態嬌媚。落花啊,你可別隨著潮水漂流而云。我只怕殘花上還有什么人寫下的相思字句,要是漂走了就再也不能詠誦品味。
【集評】 宋·龐元英:“唐小說記紅葉事凡四……本朝詞人罕用此事,唯周清真樂府兩用之。《掃花游》云:‘信流去,想一葉怨題,今到何處’?《六丑》詠落花云:‘飄流處,莫趁潮汐,恐斷鴻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脫胎換骨之妙極矣。”(《談藪》)
明·沈際飛:“真愛花者,一得將萼,移枕攜襆臥其下,以觀花之由微至盛至落,至于萎地而后已,善哉。”“‘漂流’一段,節起新枝,枝發奇萼,長調不可得矣。”(《草堂詩余正集》)
清·周濟:“‘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錘百煉,以下如鵬羽自逝。”“不說人惜花,卻說花戀人。不從無花惜春,卻從有花惜春。不惜已簪之殘英,偏惜欲去之殘紅。”(《宋四家詞選》)
清·黃蘇:“自嘆年老遠宦,意境落漠,借花起興。以下是花,是自已,比興無端,指與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極而天工生矣。結處尤纏綿無已,耐人尋繹。”(《蓼園詞選》)
清·譚獻:“‘愿春’二句,逆入平出,亦平入逆出。‘為問’三句,搏兔用全力。‘靜繞’三句,處處斷,處處連。‘殘英’句,即‘愿春暫留也’。‘飄流’句,即‘春歸如過翼’也。末二句仍用逆挽,此片玉所獨。”(《譚評詞辨》卷一)
清·陳廷焯:“美成詞極其感慨,而無處不郁,令人不能遽窺其旨……《六丑·薔薇謝后作》云:‘為問家何在’,上文有‘悵客里光陰虛擲’之句,此處點醒題旨,既突兀又綿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復纏綿,更不糾纏一筆,卻滿紙是羈愁抑郁,且有許多不敢說處,言中有物,吞吐盡致。”(《白雨齋詞話》卷一)
清·蔣敦復:“清真《六丑》一詞,精深華妙,后來作者,罕能繼蹤。”(《芬陀利室詞話》卷一)
近代·夏敬觀:、一氣貫注,轉折處如天馬行空。所用虛字,無一不與文情相合。”(《唐宋名家詞選》引)
【總案】 關于此詞主題,前人多以為是作者自比落花,借花表自己的零落身世。這求之過深了。此詞雖有羈旅之愁,但畢竟不是一篇之主旨。細玩文意,作者并無自比落花之意。其中花是花,人是人,作者獨立花外,悼花惜花,描述清楚,決無借花自白身世的線索。邦彥之意,不過是用擬人的手法,寫他自己客居無卿之中惜花惜春的一份心情而已。微言大義是沒有的,值得我們看重的倒是它在藝術上的杰出成就。此詞在謀篇布局上煞費匠心,千錘百煉,技巧非常圓熟老辣。它修琢而不傷氣,細巧不妨渾成,縝密典麗,富艷精工,確屬清真獨特藝術風格的一篇代表作。其優點主要有四:一曰格律精嚴,音調諧美;二曰章法縝密,措辭精粹;三曰比興深婉,形象鮮明而豐滿;四曰作風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欣賞這首詞,常常令人聯想到一件制作精美的高級工藝品。它的美,是一種爐火純青的人工美。
上一篇: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克莊《六州歌頭客贈牡丹》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