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揚州慢》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1。夜雪初霽,薺麥彌望2。入春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3。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4。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5。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6。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7。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8。縱豆蔻詞工9,青樓夢好10,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11。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12。
【注釋】
1.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維揚:江蘇省揚州市之別稱。《尚書·禹貢》:“淮海維揚州”。后人每以“維揚”為地名。
2.薺麥:薺麥為野生麥子。
3.戍角:軍營的號角。
4.千巖老人:蕭德藻字東夫,福建閩清人。晚年居湖州(今屬浙江),愛其地弁山千巖競秀,自號千巖老人,曾以侄女妻姜夔。黍離之悲:《詩經·王風》有《黍離》篇,因其首句云:“彼黍離離”。此篇謂周朝志士經過故都,見宮室長滿禾黍,彷徨不忍去,故作此以寄慨。后人每以此表示故國之思。
5.淮左:宋時在淮揚一帶置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稱淮左。竹西:揚州城東祥智寺側有竹西亭。杜牧《題揚州祥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6.春風十里: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此句回顧舊時揚州繁華景致。
7.胡馬窺江:宋高宗(趙構)建炎三年(1129)及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兩次南犯。揚州均受侵擾。此指二犯揚州。江,即長江。
8.杜郎俊賞:揚州為杜牧游賞之地。謂其聰穎英俊,善賞鑒。
9.豆蔻詞工:指杜牧《贈別》詩。
10.青樓夢好:杜牧《遣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青樓,妓院。
11.二十四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一說橋名,舊址在今揚州西郊,相傳古時有二十四名美人吹簫于此,故名。
12.橋邊紅藥:二十四橋一名紅藥橋,橋邊盛產紅藥(芍花)。另說,《一統志》有云:“揚州府開明橋,在甘泉縣東北,舊傳橋左右春月芍藥花市甚盛”(據陳思《白石道人歌曲疏證》〔五〕轉引)。
今譯
揚州,以淮左名都著稱,
竹西,更為她增添佳影,
我在這里,解鞍歇馬,
欲少住一程。
一路上,十里春風
的揚州路,長滿野麥,
一望凄清。
自從金人南下之后,
即便是廢池喬木,
也討厭談兵。
漸漸地,黃昏降臨,
響起了清寒的號角聲,
孤伶伶,一座空城。
揚州,緊緊聯系杜牧的詩名,
即使這位風流才子再生,
今日觀此,也會心驚。
縱令他當年寫下“豆蔻梢頭”的佳句,
縱令他有“十年一覺”的揚州美夢,
此時,也難以表達他的心情。
當年,杜詩中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中
的二十四橋依然存在,
卻只有一江冷月,在波心蕩游,
悄然無聲。
想那橋邊的芍藥
如血般艷紅,
也不知她們,年年
為誰而生?
上一篇:姜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姜夔《暗香》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