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①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②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③
【注釋】 ①真珠:即珍珠,指珍珠簾。依前:依舊。②青鳥: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信使。見《漢武故事》。丁香空結:喻愁思郁結。李商隱《代贈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③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
【譯文】手卷起珍珠簾掛上玉簾鉤,依舊把春恨鎖在層層高樓。隨風飄的落花誰是它主人?一時間思緒悠悠。
連青鳥都傳遞遠人的音信,丁香花徒然在雨中抱蕾凝愁。回頭遠望暮色中三楚的綠波,只見它茫茫接天而流。
【集評】 宋·《漫叟詩話》:“前人評杜詩,云:‘紅豆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若云‘鸚鵡啄殘紅豆粒,鳳凰棲老碧梧枝?!悴皇呛镁?。余謂詞曲亦然,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鉤’,或改為‘珠簾’,舒信道有曲云: ‘十年馬上春如夢?!蚋脑啤绱簤簟?,非所謂遇知音”(《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李攀龍:“上言落花無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庇郑骸皩懗鲫@珊春色最是惱人天氣”(唐圭璋《南唐二主詞匯箋》引)。
明·王世貞:“‘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非律詩俊語乎?然是天成一段詞也,著詩不得”(《藝苑卮言》)。
清·黃蘇:“清和宛轉,詞旨秀穎”。(《蓼園詞選》)
近代·俞陛云: “此調為唐教坊曲,有數名?!对~譜》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樂府雅詞》名《攤破浣溪沙》,《高麗樂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詞,又名《南唐浣溪沙》。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別體。其結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蕩漾出之,較七字結句,別有神味”。(《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俞平伯:“或疑古代生活即使豪奢,未必用真珠作簾,推金積玉,毋乃濫乎?此泥于寫實之俗說,失卻前人飾詞遣藻之旨矣。其用意在喚起一高華之景,與本篇一引‘水精簾里頗黎枕’事例相同,說為‘沒有’,因與詞意枘鑿,說為‘必有’,亦屬刻舟求劍也?!?《論詩詞曲雜著》)
現代·唐圭璋:“此首直抒胸臆,清俊宛轉。其中情景融成一片,已不能顯分痕跡(中略)。通首一氣蟬聯,刀揮不斷,而清空舒卷,跌宕昭彰,洵可稱詞中神品”。(《唐宋詞簡釋》)
【總案】 中主詞善于從外界景物感觸體發出一種極為自然而又真切的情感,從而感染讀者。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一女子暮春卷簾、凝望懷遠的恨情。花隨風落,是眼前之景,女主公對花設問,其實她的命運正象落花一樣,無法自主,更無人護持。雨中丁香,也是即目所見。李商隱《代贈》詩云:“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币源猴L反襯丁香之愁。而中主筆下的丁香則是在暮春的凄風冷雨中結愁,顯得格外凄楚慘淡,讓人不能不憐之惜之。風里落花,雨中結愁的丁香,就是思婦自己。景情諧和,用筆自然,妙合無跡,非尋常手筆所能到。結二句三楚綠波,滔滔不絕,接天而流,猶如思婦的春恨不絕,無休無止,筆力十分雄健,意境異常開闊,氣象渾融,無疑擺脫了花間巢臼,新辟了境界,非其他晚唐五代思婦詞所能比,且開啟后世豪放詞派的無窮法門。
上一篇:蘇軾《洞仙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浪淘沙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