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歌
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思歌且舞。
這是一首歌頌東晉時期著名將領豫州刺史祖逖的歌謠,屬于歌頌英雄人物一類的民間作品。據《晉書·祖逖傳》記載,祖逖任豫州刺史時, “躬自儉約,勸督農桑,克己務施,不畜資產。子弟耕耘,負擔樵薪。又收葬枯骨,為之祭,百姓感悅。嘗置酒大會,耆老中坐流涕曰: ‘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當何恨!’”接著就唱了這首歌。這只是就祖逖廉潔自守,體恤人民這方面說明祖逖得民心的原因,其實祖逖受到人們的歌頌與愛戴,還有其更深刻的歷史原因。
西晉末年至十六國大亂時期,黃河流域一帶的人民最為災難深重。那里不只是連年天災的所在,而且是歷史內遷各族反晉和五個少數民族豪酋相繼混戰的戰場。人民被卷入了戰爭的漩渦。豫州的州治在現在河南的汝南,地當黃河流域,又是東晉時的重要戰場,人民遭受的苦難是可以想見的。祖逖從公元313年被任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進駐淮陰后,就積極屯田積糧,制作兵器,招募軍卒,聯絡各地武裝,收復失地。由于所部紀律嚴明,得到了人民的響應。數年間就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失地,使后趙的石勒不敢窺伺南下,人民也免于涂炭之苦。這更是人們歌頌祖逖的重要原因。
這首歌是即席歌唱的一首歌謠,人們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出發,以直陳的方式,樸素的語言,歌頌了祖逖的功績,表達了人民對祖逖的擁護和愛戴、對戰爭的厭棄和控訴。
“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這兩句是說,經過戰亂幸存的百姓,能夠免于俘虜而重見天日,完全是由于遇到了祖逖這樣慈父般的好官。 “遺黎”指經過戰爭幸存下來的百姓, “三辰”指日、月、星,此處用“三辰既朗”比喻重見光明。 “慈父”是古人對地方官的敬稱,這里指祖逖。這兩句都說的是人們的親身感受。言語雖少卻表達了人們許多復雜的感情。有對過去殘酷的戰爭災難的控訴,也有對過去暗無天日的生活的厭棄;有對過去苦難的痛定思痛的憂懼,也有對他們能免于俘虜、重見光明的慶幸。兩種生活的比較更使他們感慨良深。難怪他們每每于“置酒大會”時要“中坐流涕”,要說出“更得父母,死當何恨”的贊詞,并且向祖逖獻上這首頌歌,而且稱之為“慈父”了。人們對祖逖的發自肺腑的頌贊,也體現了他們評判一個地方官的基本標準。
“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思歌且舞。”從另一個角度抒發人們對和平安定生活的珍惜和對祖逖的頌揚。 “玄酒”古稱明水,是指古代祭祀用的水,這里指薄酒。 “瓠脯”是類似葫蘆干一類的干食品。“玄酒”、 “瓠脯”是粗劣的飲食,是貧苦生活的標識。雖然如此,于戰亂中得到暫時的喘息里,吃起來卻覺得甘美,可以使人忘掉辛苦,而這種和平安定的生活,正是“遇慈父”的結果。人們沒有過高的生活要求,甚至“玄酒”、“瓠脯”那樣極低的物質條件也能使人滿足,因為在那長期戰亂的年代,能夠“免俘虜”,已經算是天大的幸事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百姓所受苦難之深重。難怪他們要“中坐流涕”,要將使他們得到安定的祖逖稱之為“慈父”,并且以“歌且舞”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慶祝和對祖逖的頌揚了。
這首歌謠,形式短小,容量很大,感情充沛而深沉,用對比抒情的方式歌頌了英雄人物,鞭撻了戰爭災難,揭示當時歷史社會的一斑,有著多方面的價值。
上一篇:諸君莫嘆貧|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贈從弟|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