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薩都剌·記事》原文賞析
當年鐵馬游沙漠,萬里歸來會二龍。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只知奉璽傳三讓,豈料游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此詩所記,乃爭奪皇位繼承權而發生于宗室的骨肉相殘的史事。“蓋泰定帝崩于上都,文宗自江陵入據大都,而兄周王遠在沙漠,乃權攝位而遣使迎之,下詔四方云: ‘謹俟大兄之至,以遂固讓之心。’ 及周王至,迎見于上都歡宴,一夕暴卒。復下詔曰: ‘夫何相見之頃,宮車弗駕。加謚明宗。’ 文宗遂即真”(《元詩紀事》引《歸田詩話》)。皇室手足相殘的事,歷代都有,漢代童謠諷文帝逼死淮南王: “一尺布,尚可縫; 一斗粟,尚可春; 兄弟二人不相容。”元文宗謀位殺兄,還想掩天下耳目。詩人薩都剌以古代良史之勇氣,寫下了這首《記事》坐實他的罪名。
“當年鐵馬游沙漠,萬里歸來會二龍。”兩句寫泰定帝崩后,文宗搶班攝政,而遣使迎歸其兄周王的情事。“會二龍”三字就暗示了一場權力之爭的不可避免。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是極權主義的信條。這場雙龍會中,一真一假,而假者先入,真者斂手如賓,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于是周王在歡宴中不明不白地暴死,演出了一個輕信者的悲劇。漢時民謠所唱過的 “兄弟二人不相容” 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翻版。“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妙在以 “周”對“漢”,十分妥帖自然,而又融入民謠成句,故語似拙而實工。
“只知奉璽傳三讓,豈料游魂隔九重。”文宗事先詔告天下,說是待大兄之至,必以位固讓。國人都以為泰伯“三以天下讓” (《論語·泰伯》) 的至德又將出現人間; 殊不知周王一到就喪命,只落下名義上的帝王謚號。這真是一大諷刺。于是天下人皆有一種受了愚弄的感覺。“只知”、“豈料” 的勾勒,寫出詩人的憤慨。他想到文宗與周王同是武宗之子,本來同氣連枝,誰知反不如民間兄弟了。皇權能泯滅人性也若此! “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這 “世間骨肉”,有所特指,正如 “兄弟二人不相容” 有所特指一樣。“可相逢” 是反詰語氣,意謂骨肉成仇矣,豈可相逢哉! 俗話有 “狹路相逢”,“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今于兄弟見之,可悲。
薩都刺《記事》所揭發的文宗圖貼睦爾篡位殺兄一事,為正史所不載,故被稱為詩史。由于吸取古代民謠的手法和精神,使得它與唐宋律詩一般風格有所不同。這反而比作者寫景抒情的七律更引人注目,更值得一提。
上一篇:古詩《錢載·觀王文簡公所題馬士英畫》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袁枚·謁岳王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