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
許生雖學李營丘,墨路縱橫多自出。
交柯揮霍裴旻劍,亂蔓淋漓張曉筆。
文同(1018—1079),宋代畫家。字與可, 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為蘇軾表兄。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及第。曾任司封員外郎、充秘閣校理。熙寧八年(1075),出任洋州知州,當地有筼筜谷,多竹,文同常往觀察。元豐初,任湖州知州,未到任而卒,人稱“文湖州”。善畫墨竹,知名于時,畫竹葉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自謂畫竹必先“胸有成竹”。亦善畫山水,喜作古槎老桑。他也擅長書法,篆、隸、行、草、飛白,無不精通,因此,他畫的墨竹便有書法的韻味。有《丹淵集》。繪畫作品有《墨竹圖》存在。
許道寧,宋代畫家。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說河間(今屬河北)人。工畫山水。早年在開封端門外賣藥,常畫山水圖贈送顧客,以招攬生意。后來逐漸得名。善畫林木、 平遠、野水三種景色。也喜畫人物肖像,據張邦基《墨莊漫錄》載,他到酒肆看見面貌特異的人,必寫其貌,還因此而遭到毆打?,F傳《秋江漁艇圖》 (又名《漁父圖卷》)是否是他的親筆,國內外研究者尚有不同看法。
畫家為畫家題詩,當然別具慧眼。文同鑒賞這幅《寒林》圖,并沒有描繪它的畫面,也沒有稱賞許道寧的構思、技法,卻從他畫藝的師承、創新的角度,發表了極為精深的品評。“許生雖學李營丘,墨路縱橫多自出”,他指出許道寧的山水畫雖然是學李成的,但有很多創新的地方,用筆用墨都自己出,追求筆墨的洗練、簡快, “峰頭直皴而下”,表現山巒的陡峭。文同詩一下子便抓住了許道寧繪畫藝術所以取得突出成就的根本原因。宋郭若虛說: “工畫山水,學李光丞(即李成),始尚矜謹。老年唯以筆畫簡快為己任,故峰巒峭拔,林木勁硬,別成一家體。故張文懿(即張士遜)贈詩曰: ‘李成謝世范寬死,唯有長安許道寧?!沁^言也。” (《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也說他晚年“行筆簡易,風度益著?!边@些評論都肯定了許道寧的藝術創新精神。
詩的三、四兩句,表現了文同的另一番藝術見解。他認為許道寧的《寒林》圖,受到裴旻和張旭的影響,因此,他的詩接觸到舞蹈與繪畫、書法與繪畫多種藝術交融的美學理論問題?!敖豢聯]霍斐旻劍”。形容許道寧所畫的林木,枝葉交錯,得裴旻舞劍之勢。裴旻,唐人,善舞劍,與李白詩歌、 張旭草書,合稱“三絕”,他舞劍走馬如飛,左旋右轉,電光四射,矯疾異常,氣勢豪蕩。 “亂蔓淋漓張曉筆”,張曉即張旭。此句形容許道寧所畫的林木,亂蔓淋漓,得張旭狂草筆法之態。張旭,唐代著名書法家,他乘酒興作草書,連綿回繞,逸勢奇狀,人稱“張顛”。文同借用了唐代書、畫、舞蹈藝術融合的客觀事實,深刻地指出許道寧的畫深受其他門類藝術的熏陶。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記載一則吳道子、裴旻、張旭相會于洛陽天宮寺的盛事: “將軍裴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于東都天宮寺,為其所親將施繪事。道子封還金帛,一無所授。謂旻曰: ‘聞裴將軍舊矣,為舞劍一曲,足以當惠。觀其壯氣,可助揮毫。’旻因墨縗為道子舞劍。舞畢,奮筆俄頃而成,有若神助,尤為冠絕,道子亦親為設色,其畫在寺之西廡。又張旭長史亦書一壁,都邑士庶皆云: ‘一日之中,獲覩三絕?!倍鸥Φ摹队^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言說: “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于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眳堑雷?、張旭的書法、繪畫藝術,從裴旻、公孫大娘劍舞藝術中得到啟發,取得神態,以助揮毫的興會。由此可見,繪畫藝術和舞蹈、書法藝術是可以相互啟示、相互汲收、相互促進的。文同從許道寧的《寒林》畫里,看到了多種藝術融通的奧秘,因此在題畫詩里闡發了這種美學觀點。
上一篇:《觀薛稷少保書畫壁》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論書絕句(孫過庭)》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