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
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代畫家。在位二十六年,任用蔡京、童貫等人,國政昏暗腐敗,民不聊生。靖康二年(1127),和兒子欽宗趙桓同被金兵擄至北方,紹興五年(1135),死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他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書畫家,雅愛翰墨丹青,書法學黃庭堅,自創“瘦金體”;擅長花鳥畫,受黃派畫家和吳元瑜的影響很深,湯垕說他:“性嗜圖畫,作花鳥、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竹石,間有入神品者,歷代帝王能畫者,至徽宗可謂盡意。” (《畫鑒》)他建設畫院,培養繪畫人物,命人編纂《宣和書譜》、 《宣和畫譜》,親自描繪奇花異鳥,編成《宣和睿覽集》,為宋代書畫藝術特別是花鳥畫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一定貢獻。存世作品很多,有《臘梅山禽圖》、 《芙蓉錦雞圖》、 《聽琴圖》等,其中有些可能是畫院諸人所之作。
直接題詩在畫面上,大概始自北宋末年,從現存故宮博物院的《祥龍石圖》、 《芙蓉錦雞圖》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臘梅山禽圖》看,可知最早在畫上題詩的是趙佶。趙佶以前的題畫詩,大多不題在畫上,只是以繪畫作品作為題詠的對象,詩畫分離,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一藝術品。趙佶選擇畫面空白處,題上詩句,自申畫意,真正將詩、書、畫三種藝術和諧地融合在一個作品中,使之成為綜合藝術,詩、書、畫互滲互補,密不可分,構成為統一的藝術美的整體,取消了各自的獨立性。這不但將我國題畫詩的創作,推進到一個新階段,也促使中國畫藝術進入一個新階段,自此以后,中國畫以三位一體的、以繪畫為主的綜合藝術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就這一點而言,趙佶的藝術實踐是很有意義的,在我國繪畫史、書法史和詩歌史上,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臘梅山禽圖》是一幅很生動的畫作,趙佶用精煉、準確的筆觸,描繪了臘梅和白頭翁優美的形象,氣韻生動,創造了鳥語花香的意境。畫家兼詩人的趙佶,怎樣才能將自己的“畫心”告訴讀畫人呢?題畫詩幫助他解決了問題。因此,趙佶自撰的題畫詩,常常是打開畫家心扉,領悟、鑒賞畫作的一把鑰匙。 “山禽矜逸態”,山禽,指白頭翁。矜,矜持,有自負的意思,與逸態連用,即自負清逸。山野里的白頭翁,停在清香的臘梅枝上,自由自由,安靜清適,閑情逸態,頗有點自負的樣子。繪畫是無法表現出“鳥語”的聲音來,更無法描繪出“鳥語”的內容來。然而,趙佶用“矜逸態”的詩句,將白頭翁自鳴得意的神態給描繪出來,觀畫者仿佛聽到了它吱吱喳喳的鳴叫聲。 “梅粉弄輕柔”,臘梅花綻,粉蕊呈露,擺弄著它那輕柔的姿態,散發著清馨的香氣,詩人著一“弄”字,境界全出,將“花香”的畫意傳達出來。
詩的下半首,由鳥名“白頭翁”推想開去。古語有“白首同所歸” (見潘岳《金谷集作詩》),喻朋友間情誼堅貞,白頭不渝。 “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丹青是古代繪畫中常用的顏色,因畫色不易泯滅,以喻友情堅貞。阮籍《吟懷詩》:“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 “丹青不渝,故以方誓。”兩句意謂,朋友間已經有了堅貞不渝的信約,因此指著白頭翁,表白千年不變的心意。全詩巧借雙關語意,涵蘊深秀,表述了自己畫作這幅《臘梅山禽圖》構思立意的初衷。
上一篇:《米元暉云山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觀修處士畫桃花圖歌》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