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拜星月慢》
癸亥春,沿檄荊溪,朱墨日賓送,忽忽不知芳事落鵑聲草色間。①郡僚間載酒相慰薦,長歌清釂,正爾供愁,客夢栩栩,已飛度四橋煙水外矣。醉余短弄,歸日將大書之垂虹。②
膩葉陰清,孤花香冷,迤邐芳洲春換。③薄酒孤吟,悵相如游倦。④想人在、絮幕香簾凝望,誤認幾許,煙檣風幔。芳草天涯,負華堂雙燕。⑤ 記簫聲、淡月梨花院。砑箋紅、謾寫東風怨。⑥一夜落月啼鵑,喚四橋吟纜。蕩歸心、已過江南岸。清宵夢、遠逐飛花亂。幾千萬縷垂楊,剪春愁不斷。
【注釋】 ①癸亥: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時周密三十二歲,任職于臨安幕僚,往宜興督買公田。荊溪:即今之宜興。鵑聲草色:謂春暮夏初。杜鵑多啼鳴于春暮夏初之際。②釂(jiao叫):飲酒。夢栩栩:語出《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四橋:指蘇州城外的甘泉橋。《乾隆蘇州府志》卷二十:“甘泉橋一名第四橋,以泉品居第四也。”短弄:短篇詞章。垂虹:吳江長橋舊名利往橋,前臨太湖,橫截松陵,上有大亭名垂虹亭。③膩葉:謂繁枝密葉。迤邐:曲折連綿。④相如游倦:自己象司馬相如一樣倦于宦游。《史記·司馬相如傳》:“(司馬)長卿故倦游,雖貧,其人材足依也。”⑤芳草天涯:“暗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⑥砑箋:一種光滑粉紅的詩箋。
【譯文】 繁枝密葉樹陰清涼,花朵稀少香氣漸歇,曲折連綿的錦繡洲嶼春色變換。我孤獨地飲酒沉吟,這種在外宦游的生活早已厭倦。想象得出她正在樓上挑簾望遠,屢屢認錯水面上漸近的帆船。天邊的萋萋芳草啊,我負疚那堂前彼此依偎的雙燕。
尚記得那個梨花月夜,曾與吳中詞友庭院里吹簫賞玩。精美的紅箋上寫下了多少彼此傾慕吟怨東風的詞篇。夜來月落杜鵑啼叫,勾起我欲即刻買舟往吳中訪友的意念。如箭的歸心,已經隨船兒悠蕩在江南岸邊。凄清之夜我的夢魂追逐落花飛舞,漸行漸遠,暮春無盡的愁緒,象那千萬縷柳枝,剪也剪不斷。
【集評】 宋·無名氏:“其《拜星月慢》乃春暮寄夢窗作也。后闋云:‘蕩歸心、已過江南岸。清霄夢、遠逐飛花亂。’又有《玉漏遲·題夢窗霜花腴詞集》,全闋更覺纏綿深至,可泣可歌。”(王奕清等《御選歷代詩余·詞話》引《宋名家詞評》)
清·鄧廷楨:“弁陽翁工于造句,如‘嬌綠迷云,倦紅顰曉’,‘膩葉陰清,孤花香冷’,‘散發吟商,簪花弄水’,‘貯月杯寬,護香屏暖’之類,不可枚舉。”(《雙硯齋詞話》)
清·先著:“后段步驟美成,并學堯章用字,可見當日才人降心折服大家。此道必有源流,不諱因襲,徒欲倔強自雄,應是尉佗未見陸生耳。”(《詞潔》)
【總案】 《草窗詞》集中此詞無小序,別題作“春暮寄夢窗”。有人認為此系后人誤題,不足為據。今按,此詞后闋及原序皆言及吳中事,草窗一生未嘗家吳中,而夢窗(吳文英)恰久客吳中,當為寄夢窗所作無疑。驗之“二窗”諸作,凡言及二人交游往事者,屢屢出“東風怨”、“四橋煙水”諸字眼。如周密《玲瓏四犯·戲調夢窗》:“尋芳較晚,東風約、還在劉郎后。”吳文英《踏莎行·敬賦草窗絕妙詞》:“西湖同結杏花盟,東風休賦丁香恨。”周密《探芳訊·西冷春感》:“東風空結丁香怨,花與人俱瘦。”周密《玉漏遲·題吳夢窗霜花腴詞集》:“淚眼東風,回首四橋煙草。”蓋“東風約”即“二窗”之盟約,“東風怨”即“二窗”離別之怨,‘淚眼東風’即傷悼對方去世之意。知此,讀《拜星月慢》,其上片思家,下片思友;上片心系臨安,下片心系蘇州,可無疑議。
上一篇:姜夔《惜紅衣》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溫庭筠《更漏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