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絡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峰。
陣圖東聚煙江石,邊柝西懸雪嶺松。
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龍。
將來為報奸雄輩,莫向金牛訪舊蹤。
蜀地艱險,自古多乘時竊居者。在唐憲宗時,尚有劉闢之亂。李商隱生當晚唐前期,藩鎮割據愈益嚴重,遂特作此詩以戒之,謂險不足恃,“足褫奸雄之魄,而冷其覬覦之心”(馮浩 《玉谿生詩集箋注》 引田蘭芳評語),表現出李商隱渴求國家統一,反對割據分裂的進步思想,是很有現實意義的。此詩可能作大中年間作者離京赴川時,詩取首句開頭兩字為題。
首聯云:“井絡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峰。”井絡原指天上二十八宿之一,左思《蜀都賦》 云:“遠則岷山之精,上為井絡。”李善注云: “言岷山之地,上為東井維絡。”故井絡指岷山之地。天彭,山名,在四川灌縣。劍指大小劍山。川蜀地勢險要,這本是天造地設,人力莫敵,但作者用一“一掌”,著一 “漫夸”,把意思翻轉過來,謂蜀地雖險,亦不過在一掌之中,不足憑恃。
頷聯緊接著分述東、西川形勢:“陣圖東聚煙江石,邊柝西懸雪嶺松。”煙江指煙霧彌漫的長江。三國時,諸葛亮曾在川東魚腹江邊平沙之上聚石布八陣圖。雪嶺指今西川松潘縣一帶的雪山,唐時吐蕃南路入侵,此地最為沖要,邊柝聲聲,說明戒備尚嚴。在這里,作者僅用兩句詩,既 “寫景精切”(張采田 《李義山詩辨正》),又說盡了東、西川形勢之險峻,用筆十分概括有力。
頸聯由今及古:“堪嘆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龍。”故君指古蜀開國之君望帝。《寰宇記》 載:“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先主指三國時的劉備,《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謂劉備如蛟龍,終非池中物。望帝和劉備,都曾在蜀中統治一時,但望帝終因失國而化為子規,徒有哀怨聲聲。劉備的蜀國最后也滅于晉代司馬氏之手。在這里,作者并不是對望帝和劉備作出歷史評價,而是借以說明,割據蜀地,恃險而居者終非真龍天子,難成大事。句中云:“堪嘆”、“可能”,以感嘆、反詰句式出之,不僅詩意明確,而且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尾聯承上而以古戒今:“將來為報奸雄輩,莫向金牛訪舊蹤。”將來,即拿來。金牛系用典故: 古時秦惠王作石牛五頭,朝瀉金其后,曰牛便金。蜀人說之,使使請石牛,許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還之。然而卻為秦打開了通蜀之道。今陜西沔縣西至四川劍閣縣的大劍關口,古稱金牛道。在這里,作者用歷史事實嚴正地警告那些奸雄之輩,不要妄生覬覦貪圖之心,重蹈覆轍。出語錚錚,用意深警。
這首七律在藝術上最大的特色是善于議論。詩中除第三、四句外,其余皆為議論。在議論中,作者注意把這三者結合起來: 即深警的立意、沉郁的感情、高亮鏗鏘的音節。作者引古述今,義正辭嚴,同時又灌注著作者深切的感慨,借議論來抒情,借抒情來增強議論的感染力,兩者相互為用。再配之以嚴整的對仗、鏗鏘有力的音節,使詩歌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何義門評此詩云:“如此工致,卻非補紉,義山佳處,在議論感慨,專以對仗求之,只是崑體諸公面目耳。”(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引)此語甚當。
上一篇:李商隱《井泥四十韻》
下一篇:李商隱《代元城吳令暗為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