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
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
這首詩題為“贈漁父”,實是借題發揮。
首句先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出漁父垂釣的形象。蘆花叢中,深水潭畔,環境十分清幽;寫其“垂綸(釣絲)”又以“靜”加以形容,這一“靜”字固然有靜坐之意,但詩人想要表現的主要還是這位隱者超塵脫俗、息心忘機的精神狀態。在這里,環境描寫與漁父心態完全融為一體。次句宕開一筆,既寫眼前,又把時間拉回到漫長的過去。“月夕煙朝”,景色輕淡而美好,暗示出漁父怡然自得的心情,且怡然自得又非止一朝一夕,而是幾十個春秋。
前兩句似在寫漁父之“樂”,殊不知這是詩人運用的欲擒故縱、先揚后抑之法,故詩的三、四句來一大轉折,漁父“自說”的感受才是真實的深層內心活動。這位垂釣者其實有滿懷的孤寂與憂患,說“孤舟”,說“寒水”,已透露此中消息,又活用《楚辭·漁父篇》:“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語意,以“未曾逢著獨醒人”,謂世無賢者,寰區混濁,表示失望之至。
詩人本有安邦定國之志,富于積極進取精神,但當政昏聵,黨爭激烈,宦官擅權,抱負無從施展,故而憤世嫉俗,在詩中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
在杜牧詩集中屢見題漁父、隱者之作,但他并不一味歌頌遁世、隱居之樂,而多半視隱居為對現實具有清醒認識和不滿于世道昏暗的一種表現。此詩即是一例。又如《題桐江隱者》:“潮去潮來洲渚春,山花如繡草如茵。嚴陵臺下桐江水,解釣鱸魚能幾人。”與此詩亦屬同一情調。
上一篇:杜牧《江樓》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初冬夜飲》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