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
蘇軾在其《東坡志林》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對王維山水詩、畫的最恰切評價。詩中所謂的“畫”,實際上就是詩的形象性。對此,并非王維一人能為,而是所有詩歌都具有形象性,只是形象的鮮明程度不同而已。
郎士元的七絕《柏林寺南望》是一首形象鮮明的很有特色的山水詩,其畫意不亞于“摩詰之詩”。“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他僅用了28個字,便勾畫出了一幅云蒸霞蔚、泉鳴林幽的青山綠水圖。
“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這開頭兩句,詩人用平淡無華的詞語,描述了并非奇特的事物,表現(xiàn)了淡泊生活和淳樸山水的自然美。兩句詩雖只用了不施重彩的白描,也已組成了一幅清晰的圖畫。畫中的“溪”、“精舍”、“鐘”、“舟”、“微徑”、松林都?xì)v歷在目。這些形象組成了一面巨大的屏風(fēng),聳立在讀者的面前。兩句詩之后,語氣稍有停頓,給人留下遐想的余地:那“深松”、寺后又是什么呢?這正是下兩句詩要著意刻畫和描繪的圖景。
詩人登上柏林寺,憑欄遠(yuǎn)望,別有洞天。此時“霽色初開,濕云未斂,東南數(shù)峰,已從云隙參差而出,蒼潤欲滴。”(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詩人將這些壯麗景色,用“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兩句,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讀著這后兩句詩,真比展“秋山晚霽圖”還要心曠神怡。郎士元《柏林寺南望》“詩中有畫”,這后兩句詩便是畫中之畫。這幅畫是立體的,是瞬息萬變的:雨后,白云飄浮著,游動著,使青山變成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色彩,使人目不暇接,想象無窮。這時,云山時而清晰,時而朦朧,時而幽暗,時而明朗。加上鐘聲遠(yuǎn)韻,小溪近流,置身其境,怎不令人羽化而登仙呢。
郎士元這首詩,不但所寫景物令人陶醉,其表現(xiàn)手法也技高一籌。詩人先用青松組成一道厚厚的屏墻,使人無法看到松林“高墻”后面的東西。但是,詩人卻給讀者留下了“鐘聲”和“小徑”兩條進(jìn)入美妙境界的線索,只要讀者循著鐘聲,沿著小徑攀緣而上,就可以到達(dá)理想境界,看到壯麗的水光山色。這便是“曲徑通幽”法。
上一篇:顧況《憶舊游》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戴叔倫《湘南即事》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