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鷓鴣天 半死桐》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①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②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③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④
【注釋】 ①閶門:今江蘇蘇州西門。《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一《蘇州吳縣》:“閶闔門,吳城西門也,以天門通閶闔,故名之。” ②梧桐半死:喻喪偶。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三《公直》載安定公主初嫁王同皎,同皎死,再嫁韋擢,韋擢死,又嫁崔銑。后夏侯铦論其事,曰:“公主初昔降婚,梧桐半死。”唐·白居易《為薛臺悼亡》詩:“半死梧桐老病身。”此指連理梧桐,死掉一半,一半猶生。頭白句:喻年老喪妻。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載徐月英送人詩:“惆悵人間萬事違,兩人同去一人歸。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鴛鴦相背飛!”此用其意。③原上草: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露初晞(xi希):露初干。古樂府《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比喻人命短暫,有如朝露。舊棲:指故居。陸友《硯北雜志》卷上:“賀方回故居在吳中(蘇州)升平橋,所居有企鴻軒。” ④誰復句:謂妻子生前常為詞人挑燈補衣。賀鑄有《問內》詩云:“庚伏厭蒸署,細君弄針縷,烏綈百結裘,茹繭加彌補。”
【譯文】 重到閶門,萬事皆非。往日雙雙回來,今天為何不攜手同歸?我們象被嚴霜摧殘的梧桐死了一半,象白了頭的鴛鴦失伴孤飛。草原上的露水已被曬干,短促的人生能有幾時?但愿故居陪著新墳,緊相依偎,永不分離。夜間我躺在空床靜聽南窗下雨,雨也霏霏,淚也霏霏。唉,還有誰連夜挑燈為我補衣!
【集評】 清·陳廷焯:“悲惋于直截處見之,當是悼亡之作。”(《詞則·別調集》卷一)
又:“此詞最有骨,最耐人玩味。○方回詞,兒女英雄,兼而有之。○結二語清而有骨,亦有味。”(《云韶集》卷三)
近代·俞陛云:“此在悼亡詞中,情文相生,等于孫楚。‘鴛鴦’句與潘安仁詩‘如彼翰林鳥,雙飛一朝只’正同。下闋從‘新垅’、‘舊棲’見意:‘原上草’二句,悲‘新垅’也;‘空床’二句,悲‘舊棲’也。郭頻伽詞:‘挑燈影里,還認那人無睡。’宜其撫寒衣而隕涕矣。”(《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據夏承燾《賀方回年譜》,熙寧元年,濟良恪公趙克彰妻之以女。大觀二年,鑄有虎丘白蓮池石壁題名,三年致仕卜居蘇州。夫人趙氏之歿似在此階段。未幾故地重游,作此詞以悼亡。前此有蘇軾《江城子》,以夢幻形式抒發了對亡妻王弗的悼念:至是,復有方回此作,反映了夫妻之間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操。二詞情真意摯,俱以細節描寫見長,真北宋悼亡詞中之雙璧也。
上一篇:賀鑄《鷓鴣天半死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晏幾道《鷓鴣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