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安定城樓》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
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安定,即涇州(今甘肅涇川縣),是涇原節度使的治所。開成三年(836)作者赴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做了王的女婿。婚后,應博學鴻詞科考試,由于受到與王茂元對立的朋黨的排斥,未中,仍返涇原,寫這首詩表達他遠大的政治抱負,以及受人排斥的郁憤之情。同時,這首詩通過一個小小的側面向后人揭示出當時政治的黑暗。
首聯寫作者登安定城樓所見。登上高高的城樓,縱目遠眺,看到綠楊的盡頭處是涇水岸邊平坦的沙洲。面對這塞外的城樓、綠楊、沙洲,作者不禁想到自己的失意。由闊遠美好之境界,激發起詩人的遠大懷抱與遭遇不偶之憂憤。于是,頷聯用兩個典故,以賈誼垂涕、王粲遠游自況,發時世之憂、身世之感。賈誼,西漢初人,他在給漢文帝的奏疏中說: “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嘆息者六。”表明對于國家政治的深切關注,為大臣所忌,后貶為長沙王太傅。王粲,東漢末年人,博學能文,因北方軍閥混戰避亂荊州,依附劉表,未被重用。曾登當陽樓,作《登樓賦》,抒寫政治懷抱與寄人籬下的苦悶。賈誼上書時還是青年,所以說他“年少虛垂涕”。王粲因避亂由北方到荊州,因此說他“更遠游”,著一“更”字形容境遇極為不堪。作者以賈、王二人自況,將憂念國事與感慨應試不第、游幕邊地依人的身世融為一體。五六二句抒寫遠大抱負,說自己永遠懷念著到老年白發時歸隱江湖,在做了回天轉地的事業之后寄身扁舟的范蠡。春秋時,范蠡在輔佐越王勾踐成就霸業之后,即辭爵賞乘扁舟泛五湖而去。這里暗用這一典故,縱收開合,回轉天地,表白自己功成身退的襟懷,起手高占地步,有高屋建瓴之勢,風調峻拔,王安石認為“雖老杜無以過” (《蔡寬夫詩話》)。末二句則因自己的高情遠志不為啄鼠嗜腥者所理解而發鴟鸮猜忌雛之慨。《莊子·秋水篇》說:惠施做了梁國的宰相,莊子去看他,他擔心莊子來搶他的相位,在國中搜索莊子三晝夜。于是莊子前去找他,對他說,鹓雛從南海飛向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歇,非竹實不吃,非甘泉不飲。當飛過貓頭鷹(“鴟鸮”)所在地上空時,貓頭鷹正抓到一只臭鼠,以為鹓雛要搶奪,就發出惱怒聲“嚇”它。現在,你惠施也來嚇我嗎?作者引用這個寓言故事,明志剖心,以鹓雛蔑視鴟鸮腐鼠即猜忌、排斥自己的朋黨勢力之憤。
縱觀全詩,以登樓騁望發端,將憂念國事、抒寫抱負、感慨身世、抨擊腐朽融為一體,充分展示出詩人理想抱負與客觀境遇之間的尖銳矛盾。全篇意脈細密,結構嚴謹,用典自然,比喻恰切,“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尤為世人傳頌,展示出詩人的闊遠襟懷與身處逆境仍然峻拔堅挺之精神風貌。
上一篇:李商隱《嫦娥》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孟郊《寒地百姓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