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 落葉》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凄涼早2。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3。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4。想重崖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5。 前度題紅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6。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7?
【釋】
1.落葉之詠,意本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顏淫溢而將罷兮,柯仿佛而萎黃;……惟其紛糅而將落兮,恨其失時而無當。”乃知詠落葉旨在悲秋傷時。
2.望中:眺望遙想之辭。辛棄疾《永遇樂》詞:“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3.“蕭蕭”句,語本杜甫《登樓》:“無邊落木蕭蕭下。”“紛紛”句:語本范仲淹《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徹”。
4.“渭水”句:語本《江上憶吳處士》詩:“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洞庭”句:語本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杪,末也。杪秋,暮秋。宋玉《九辯》:“靚杪為之遙夜兮,心繚栗而有哀。”
5.“山中路”句:語本李商隱詩:“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6.“前度”三句:用御溝題紅事。范攄《云溪友議》:“盧渥舍人應舉之歲偶臨御溝,見一紅葉,命仆搴來,葉上乃有一絕句,……詩曰‘水流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7.吾廬: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詩:“吾亦愛吾廬。”甚,是也。
【譯】
秋霜初染
青林的拂曉,
回首望眼中的故國,
早已是,一片
凄涼蕭條。
落葉無邊,
漸漸積高,
紛紛然,還在
墜飄,
門庭曲徑,一派
荒涼寂寥。
風兒吹徹渭水,
洞庭掀起波濤,
幾番風來雨去,
秋意已至末梢。
遙想那重疊的山巒
被樹葉淹掩半腰,
反似盡襯出
千峰陡峭。
山中的路呵,
應是無人
能到。
前人題詩的紅葉
早已杳杳,
溯流宮溝尋找,
卻只有陰暗的流水
空自環(huán)繞。
寒蟬尚未停歇
啼叫;
鴻雁飛過
云霄,
勾起離人愁緒
懷抱。
雜亂的秋影,在窗前
翻飛舞蹈,
破碎的秋聲,在石砌
敲擊樂調,
卻不知,給人增添多少
苦惱。
望一望,我心愛的廬舍,
在今夜今宵,
也應有滿院的落葉,
誰人去掃?
【評】
“此詞意象,純用烘托。著意以各種時空不同,姿態(tài)各異的落葉秋景圖,層層橫向交相疊印,將‘故國凄涼’的景物意緒氛圍,烘托渲染至于凄絕不堪、頹敗寂黯的極致。這種以情景描寫烘托情緒的手法,特點亦是景物在詞中并非表現(xiàn)的對象,而是表現(xiàn)的媒介,它的色調韻致總與作者的心境相吻合”(參見拙編《中國文學寶庫》王筱蕓《總案》)。
時空的轉換,伴隨典故的變化、參預、溶和,構成一種朦朧隱晦的境界。讀者只可從中感受到某種情緒、某種氛圍、某種意象,卻難以給予著實的把握。
上一篇:汪元量《水龍吟淮河舟中夜聞宮人琴聲》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王沂孫《水龍吟落葉》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