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砥柱歌
我懷禹跡(1)征隨刊,洪河浩蕩從西看。
昨游龍門歲已晏,今來砥柱(2)春仍寒。
途回茅津三十里,險度云磴千百盤。
陽光慘慘下幽谷,陰氣漠漠吹群巒。
時逢黝面負煤子,示我涂路愁微單。
是時龍門春水下,勢趂蓮岳(3)三峰攢。
桃花飛流竹箭急,萬里欲負重溟(4)寬。
豈知中涂正鋒銳,有此列巘方城完。
崖關嶂抱何團圞,云屯霧積增巑岏(6)。
大河入口不得去,但有郁怒從胸蟠。
何緣迭石還橫攔,有不植發齊沖冠。
想象龍沉冀州日,詎免魚首齊民嘆。
入門之辟良獨難,螺旋珠轉愁飛翰。
云雷日復晦絕壑,神鬼夜更號奔湍。
峭壁既瓃仍如盤,滔天直下洵無端。
不向中流砥一柱(7),何由萬古回狂瀾。
我來巨石凌河干,未睹飛棹旋危灘。
羊皮渾脫是何物,騎而渡者方盤跚。
因憶當時漕挽疲,舟船破碎民孔癉。
平南圖籍亦漂蕩,余書簡斷兼編殘。
我知天公厭推挽,欲使人力憑囗鞍。
襲衣儒生幾得到,哆口河側空夸謾。
茲觀上游去骨鯁,又睹要害開髀髖(8)。
固知神功水性得,不用古法蘆灰干(9)。
注憶桑經(10)頗根據,論循禹貢(11)還由安。
行當華巔攬形勝(12),會使涸轍(13)矜奇觀。
詩詞類別:懷古詠史
來源:《八桂四百年詩詞選》
相關作品:祝融峰頂觀云海歌
(1)禹跡: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于九州島,后因稱中國的疆域為禹跡。(2)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門峽東,屹立于黃河激流中。(3)趂:同“趁”。蓮岳:亦作“蓮岳”。指華山。(4)重溟:指海。⑤團圞:團聚。(6)巑岏:山高銳貌。(7)中流砥柱亦作“中流底柱”。砥柱,即砥柱山。(8)髀髖:大腿和臀部。借指下肢。(9)蘆灰干:語出《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島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女蝸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10)桑經:指《水經》。相傳為漢桑欽所作,故稱。(11)禹貢:指《書·禹貢》。(12)華巔:華山之巔。(13)涸轍:指涸轍之鮒。典出《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元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后因以“涸轍之鮒”比喻處于困境的人或物。
馮敏昌
馮敏昌(1747—1806),字伯求,號漁山,廣西欽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進士,進翰林院為庶吉士。后升調為戶部河南司主事,不久再調為刑部主事。著有《小羅浮草堂文集》、《小羅浮草堂詩集》等。
朝代:清代
籍貫:廣西欽州
上一篇:解縉《七星巖》寫景抒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周用《與張僉憲謁韓公祠》即事感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