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①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②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③
【注釋】 ①寶函:奩具,即首飾盒。鈿(dian)雀:鏤刻成雀形的金銀首飾。鈿:以金翠珠寶雕刻成花朵形之首飾。鸂鶒(xi chi):水鳥名,類似鴛鴦。沉香閣:據《開元天寶遺事》載:“(楊)國忠又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每于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于此閣上賞花焉。禁中沉香之亭,遠不侔此壯麗也。”詞中蓋夸飾樓閣之精美。②驛(yi):古時供遞送公文者或往來官員途中歇宿換乘之處所。
③“鸞鏡”二句:語本《說苑·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枝、知為諧音雙關語。鸞鏡:背面刻有鸞鳳圖案的妝鏡。鸞(luan):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
【譯文】 珠鑲玉嵌妝鏡臺,金色鴛鴦雀形釵。妝罷獨上沉香閣,吳山碧翠眼中來。陌上楊柳又如絲,蕭蕭驛橋春雨時。芳草萋萋江南岸,畫樓猶然音信斷。花面玉枝映鸞鏡,此情此景對誰言?
【集評】 明·湯顯祖:“‘沉香’、‘芳草’句,皆詩中畫。”(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一)
清·陳廷焯:“只一‘又’字,有多少眼淚。音節凄緩。凡作香奩詞,音節愈緩愈妙。”(《白雨齋詞評》)又:“‘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又‘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皆含深意。此種詞第自寫情性,不必求勝人,已成絕響。”(《白雨齋詞話》卷一)
現代·唐圭璋:“起句寫入妝飾之美,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亦‘春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仿佛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又不能已于興感。一‘又’字,傳驚嘆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換頭,說明人去信斷。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以美艷如花之人,而獨處凄寂,其幽怨深矣。‘此情’句,千回百轉,哀思洋溢。”(《唐宋詞簡釋》)
【總案】 此首寫登高懷人之情,在寫法上頗近似于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閨怨》,然章法更婉轉錯落,境界亦更幽微凄清。唯人物身份并不說明,而是通過居處,妝飾以透露,此乃溫詞之一貫手法;人物情感之抒寫,既于動作,景色中輕挑暗逗,又于結束作直摯顯豁之表露,此與《菩薩蠻》諸章又稍顯不同;尤為明顯者,除起首一句描寫妝飾因而色彩濃艷外,余皆以江南春景作渲染,又采用樂府民歌諧音雙關之手法,故顯得清新明麗,而較少脂粉氣。
上一篇:溫庭筠《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韋莊《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