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陸游
吾年十三四時,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隱2,偶見藤床上有淵明詩,因取讀之,欣然會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讀詩方樂,至夜卒不就食。今思之如數(shù)日前事也。
慶元二年歲在乙卯3,九月二十九日山陰陸某務(wù)觀書于三山龜堂4,時年七十有一。
1淵明:東晉大文學家陶潛,字淵明。2少傅:古官名。先少傅指任少傅的一位前輩,時已死。3慶元二年: 1195年。慶元:宋寧宗年號。乙卯:乙卯年。“二年”當是“元年”之誤。因為“慶元二年”是“丙辰”年,與“歲在乙卯”不合。與陸游“時年七十有一”亦不合。4三山:地名,在浙江省紹興市。
【析點】 這是一則富有詩意、詩趣的小跋。作者寫跋,未對淵明及其詩集作直接評價,而是以不足百字的小文,敘述了一段溫馨的往事。
那還是作者十三四歲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淵明詩,讀來“欣然會心”,愛不釋手,日暮“家人”呼喚晚餐,也不肯去,全然陶醉在淵明詩的意境之中了,以至“至夜卒不就食”。作者以至純至厚的審美感受,形象地贊美了陶詩的至高藝術(shù)魅力。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作者在小跋后不僅詳盡地注明此文的寫作時間、地點,而且還特別寫明一己的年齡“時年七十有一”。這一筆自然是與文中“今思之如數(shù)日前事也”嘆語相關(guān)聯(lián),令讀者產(chǎn)生一種“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陸游:《秋夜讀書詩》)的惆悵滋味。對于這種審美感受,朱自清先生有段妙語:“飛去的夢因為飛去的緣故,一例是甜蜜蜜而又酸溜溜的。這便合成了別一種滋味,就是所謂惆悵。”(《〈憶〉跋》)同時,作品也讓讀者想到,宋代著名詩人陸游寫此小跋是非常嚴肅認真的,表達了作者對于詩人陶淵明及其作品的景仰與鐘愛。
小跋謀篇別開生面,運筆精煉周密,用情真摯濃郁
上一篇:《跋武侯像贊》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跋王右丞集》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