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
離別河邊綰柳條,千山萬水玉人遙。
月明記得相尋路,城鎖東風十五橋。
細玩詩意,便知這是一首情詩,是詩人寄贈給維揚(今江蘇揚州市)女友的信。至于這位女友是誰,不可考,也無須考。這如同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杜氏無須細究一樣,要緊的是詩中傳達的感情和生命意味。
“離別河邊綰柳條,千山萬水玉人遙。”友人離別已久,思念之情難以遏制,便下意識地走向那分手的河邊。也許天天如此。離別的地點自然會勾起離別的回憶,便沉浸其中,也許當時折柳相贈,執手相對,久久不愿分手。此刻去只能在這一情景的幻覺中本能地盤結柳條。幻覺消失后更覺形單影只。情不自禁抬眼眺望,向天邊尋覓。追憶是要勾銷時間的阻隔,眺望是想拆除空間的遮攔。然而水的斷續,山的序列,一直到云纏霧繞的天邊,而自己思念的人仍在山水的那邊,遙遙地望而不見。古來多稱美麗的女子為玉人,如謝枋得《蠶婦吟》:“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詩人此刻一改詩題中的故人而稱玉人,是因為愈思念愈覺得對方美好無比。這又使得思念更為強烈和迫切。
詩人沉浸在這一心緒中,全然忘卻時間的流逝。轉瞬夜月當空,他又因之而思緒飛揚:“明月記得相尋路,城鎖春風十五橋。”月亮照著自己,也照著維揚故人,為何不直接問對方呢?因望而不見已極痛苦,怎堪再問?遂從往昔的相聚中尋求安慰。他自信月亮作為證人一定記得那條道路,他們曾相約走向維揚十五橋頭。明月朗照,流水清悠,是橋頭楊柳如城擁春風于其中,還是城中春風盡情吹拂橋頭,不知道。只知道兩人相隨,絮語依依,多么純潔、美麗而富有詩意!而此刻仍是河畔月下柳邊,卻只能讓甜蜜的追憶和痛苦的渴盼糾纏自己了。
作為情詩,選用河邊、柳條、明月、橋頭等意象,暗示性極強,顯得含蓄優美。同時在抒發纏綿悱惻之情時,不但留下許多藝術的空白,而且先敘相念之情,后憶相從之日,讓詩情在今昔及兩地間來回跳蕩,這就顯得清麗疏朗了。
上一篇: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黃巢《題菊花》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