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1。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2。
【釋】
1.小山:床頭屏山, 一說額上畫妝。鬢云:鬢發如云,狀其蓬松。度:過,掩。香腮雪:香腮似雪,狀其香艷潔白。
2.帖:熨貼。襦(音ru):上衣;短襖。金鷓鴣:指襦上的繡金色鷓鴣鳥圖案。鷓鴣(音zhe gu):鳥名。又唐時有《鷓鴣曲》,伴曲而舞,謂之鷓鴣舞,舞伎身上多貼鷓鴣鳥圖案。
【譯】
屏風曲折似山疊,
朝日輝映,金光忽明忽滅。
如云的黑鬢掩映香腮,
更顯得膚白如雪。
慵懶懶地起了床,
緩緩地梳洗、畫眉、弄妝。
用前后相映的兩面鏡,
照照如花的新妝。
人面桃花在鏡中輝映。
新熨的羅襖穿在身上,
羅襖上繡有
金色的鷓鴣鳥配對成雙。
【評】
溫庭筠的一組《菩薩蠻》14首,為溫詞之代表作,此詞更為其開篇之作,更堪稱為溫詞之典范。無論其題材之于花間,其風格之于華貴,其手法之于巧雋,均堪稱之。至湯顯祖以其不得與李白之同牌詞作并為詞家鼻祖而深以為憾,“以生不同時,不得列入”,但與李白詞作“珠璧相耀,正自不妨并美” (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一)。
此詞傳為溫庭筠為令狐氏所作,后又泄露天機而開罪于令狐氏。
關于此詞之主題,有無寄托,為主要紛歧之所在。主有者謂若屈騷,所謂香草美人也;主無者以詞人“無行”為據,純寫花間美人也。如近人李冰若所總評析:“統觀全詞意,諛之則為盛年獨處,顧影自憐;抑之則侈陳服飾,搔首異姿。‘初服’之意,蒙所不解。”(《花間集評注》引《栩莊漫記》)后句“初服”,為針對清人張惠言的評論:“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節逆敘。此章從夢曉后領起, ‘懶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詞選》卷一)《離騷》有“服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等,皆以服飾以喻修德也。
也有離開是否有“興寄”的問題,從本題出發,而仍予較高評價者,如今人唐圭璋先生評曰:“此首寫閨怨,章法極密,層次極清。……末句,言更換新繡之羅衣,忽睹衣上有鷓鴣雙雙,遂興孤獨之感與膏沐誰容之感。有此收束,振起全篇。上文之所以懶畫眉、遲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蘊蓄于中也。”(《唐宋詞簡釋》)此論較為貼近原詞。
上一篇:李白《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溫庭筠《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