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臨江仙》
高詠《楚詞》酬午日,①天涯節序匆匆。②榴花不似舞裙紅。③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④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⑤今夕到湘中。
【注釋】 ①楚詞:即《楚辭》,西漢劉向輯。內收屈原等人的騷賦作品。午日:即端午節。據《荊楚歲時記》,俗以五月五日為屈原自沉汨羅江之日。故作者在此日高唱《楚辭》以懷念屈原。②“天涯”句: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作者逃至湖南岳州(今岳陽)避戰亂。相對他的故鄉河南洛陽而言,岳陽已是“天涯”了。③“榴花”句:《樂府詩集·黃門歌》:“點黛方初月,縫裙學石榴。”白居易《贈盧侍御小妓》:“山石榴花染舞裙。” ④戎葵:即蜀葵。花似木槿。⑤“試澆”句:《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而祭之。”
【譯文】 端午節我高聲吟誦著《楚辭》,寸心聊表對屈原的紀念,漂泊天涯時光流逝更匆匆。五月的石榴顏色暗淡了,不如舞女的衣裙鮮紅。無人知曉這其中的滋味,歌罷《楚辭》但覺風滿簾櫳。
世上萬種情事,最悲的莫過于身老力窮。蜀葵在墻東凝視也笑我老態龍鐘。斟上濁酒一杯深淺與去年相同,把它灑進橋下的湖水祭奠屈子,讓它今晚流到淚羅江中。(湯俊峰譯)
【集評】 金·元好問:“世所傳樂府多矣,如……陳去非《懷舊》云:‘憶昔午橋橋下(當作上)飲……。’又云:‘高詠楚辭酬午日,……。’如此等類,詩家謂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傳之妙,隱然眉睫間,惟具眼者乃能賞之。”(《遺山先生文集·自題樂府引》)
現代·唐圭璋:“此首感時傷老,吐語峻拔。一起言時光之速,景物之異,感喟不盡。‘無人’兩句亦高朗,所謂‘此意’,亦羈旅之感也。下片,大筆包舉,勁氣直達。‘萬事,兩句,沉痛。‘酒杯’三句,抒懷念之意。”(《唐宋詞簡釋》)
【總案】 高宗建炎三年(1129),陳與義南奔至湖南岳陽避戰亂。飄泊天涯,又時逢端午,感慨無限,遂作此詞。此詞構境空靈,苞孕豐富。流落天涯的飄泊感與年華老大的生命迫促感,對自我命運的感傷與對前賢屈原的同情悲悼、自然節序的變化與社會、人生的變遷都含容在這短短的篇幅中。現實感中含蘊著深沉的歷史感。全篇整體的情思容量大,是由意蘊豐富的單句所構成。如“酒杯深淺去年同”,七字之中既寫了今年此日流落天涯、獨飲苦酒的情事,也寫出去年此時相似的情景,同時喻示著今年與去年飲酒的行為相同,但飲酒時的心境卻不同。讀者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審美感悟從中領會出更多更深的意蘊。這便是元好間所說的“言外句”,其中含有未曾明言的所謂“不傳之妙”。意象的多義性、模糊性、生成性由此可以體察揣摩。
上一篇: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