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美神頌》中外哲理詩賞析
美神啊,你來自天的深處,還是
地的深處?你的眼光,神圣而險惡,
毫無區分地把善和惡一同傾注,
難怪人們把你比作杯中之物。
你的眼睛里同時含有落日與曙光,
你象雷雨的黃昏,散發著清香;
你的吻是媚藥,你的口是酒甕——
能使英雄軟弱,能使小兒膽壯。
你出自地獄,還是降自星辰?
命運象狗一樣,追隨你的襯裙。
你隨手播撒著歡樂與災禍,
你統治一切,又對一切不負責任。
你踩在死人身上,對他嘲弄輕侮,
你的首飾中,“恐怖”是奪目的珍珠,
還有“謀殺”也是你珍貴的小飾物,
正在你驕傲的腹上跳情欲之舞。
頭暈目眩的蜉游飛向你——蠟燭,
一面燃燒,一面向燭火贊美祝福;
情人急促喘息著俯向他的情愛,
仿佛垂死者愛撫自己的墳墓。
美神啊,你巨大、可怖、純真的魔怪!
只要你的明眸、你的纖足和笑顏,
為我開啟我仰慕而未知的“無限”,——
你來自天堂或地獄,又有何關?
不管你是撒旦派來,還是上帝遣送,
我唯一的女王!——眼睛如天鵝絨,
代表著韻律、芳香和光輝的仙女呀,
但求你減少一點世界的丑惡和沉重!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可以一分為二的,都是矛盾對立因素的統一體。然而美就是純粹的美,丑就是絕對的丑;美神是純潔善良、光明和諧、愛和幸福的化身,惡魔是污穢罪惡、黑暗屠殺、恨和痛苦的代名詞,這卻是幾千年來人們固守的絕對化的觀念。但是到了近代,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的變化,人類的思維發展進入到多維動態的階段,美的絕對、單一性的觀念被動搖了,美神也度過了她天真幼稚的童年,抵擋不住社會污濁空氣的侵蝕和污染而蒙上了七色的塵埃。她的神圣性被動搖了,坦露出令人顫栗的“美”的新品性,成為交織著五顏六色難以捉摸的一個模糊形象的投影。
對美的傳統觀念的突破,雨果的美丑對照原則是一個實例,但他只是把丑作為美的陪襯并提的。而到了波德萊爾,對美的觀念則來了一個質的突破。他宣稱:“透過粉飾,我要挖出一個地獄”。其目的是要在丑中發現美,或者說要挖掘美中之丑和丑中之美,揭示出美的“全方位”的新品性。因此,在他的筆端下的美神失卻了純潔的單一性,變成了天使和惡魔難分難解的怪物。《美神頌》就是形象的一例。
“頌”,顧名思義是歌頌,歌頌自然是傾斜在人或事的美好的一面。但波德萊爾的《美神頌》一詩,一反常規,離經叛道,名為“美神頌”,實乃歷數美神又美又丑、又善又惡,天使惡魔集于一身的新屬性的質疑之詩。詩篇起始,他便直呼其名地質問道:“美神啊,你來自天的深處,還是/地的深處?”從本原上考察她的來龍去脈。接著,詩人展開想象的羽翼,運用多種象征和比喻,動員了詩人慣用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象征派詩人感知世界的藝術手段,利用肯定的語式多方面地指出其美丑交融的屬性,例如:眼光“神圣而險惡”,既“含有落日”,也含有“暑光”;吻是“媚藥”,口似“酒甕”,既“能使英雄軟弱”,又“能使小兒膽壯”;“隨手播撒著歡樂與災禍”,把善與惡一同傾注人間,統治著一切,卻又對一切不負責任,處處顯露出對立統一的二重屬性。她的威懾力如此之大,可以使神圣的命運象狗一樣追逐著她,聽憑擺布;并且殘酷之至,象惡魔一樣, “踩在死人身上”嘲弄欺侮他,在美麗的裝飾之下制造恐怖和謀殺……所以詩人稱呼她是一個“巨大、可怖、純真的魔怪”。如此說來,美神無疑與惡魔同類,是一個令人厭惡之神了,似乎只表現了詩人面對丑惡的現實,一味地向墮落絕望的深淵下沉的思想趨勢。其實不然,詩的最后一節筆鋒漸轉,從蜉游撲火的意境中透露出詩人面對“撒旦”,仍向往著“上帝”,并未停止對傳統觀念中作為美好事物、理想生活化身的美神的追求??磥?,他并沒有完全否認傳統的美神觀念,所不同的是,他清醒地認識到“我幾乎不能想象任何一種美會沒有‘不幸’存在其中”,意即在追求理想生活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種種不幸,這既是生活的真實,也是生活的規律??陀^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世上沒有一帆風順就獲得幸福實現理想的直路,只有歷經艱難困苦、挫折失敗才能走向勝利。這正是詩人對人生旅程極富哲理的精辟總結。不是嗎?對于一切追求美好前途的人來講,都應具有蜉游精神,撲向光明,即使明知它有燒身之禍,明知是向墳墓挺進,也仍執著地追求。由此看來,盡管詩人歷數了美神之丑惡,但并未完全否認美神美的一面,所表現的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正如詩人所言:只要你能夠“為我開啟我仰慕而未知的‘無限’”的理想追求,“你來自天堂或地獄,又有何關?”“不管你是撒旦派來,還是上帝譴送”的,詩人都視其為自己“唯一的女王”,他祈求這“代表著韻律、芳香和光輝的仙女”的只是“但求你減少一點世界的丑惡和沉重!”顯然,《惡之花》的作者波德萊爾并不象有些人說的那樣一味地頹廢,單一、病態地痛苦呻吟,實際上,在他所寫的“惡”與“丑”的背后,蘊藏著詩人對真善美的強烈追求。較之當時的浪漫主義詩人,波德萊爾顯得更加清醒,他沒有陷入浪漫主義的幻想之中不能自拔,而是看到了“地獄”,對現實絲毫不抱虛無的幻想,勇敢地正視現實,向女神提出了非常實際的要求,這就表現出詩人在現實與理想,墮落與升華,地獄與天堂的尖銳對立中苦苦掙扎的心態和對美的復雜而矛盾的理解。恰恰是這種復雜而矛盾的心理具有極大的啟迪意義,它教人放棄追求美的時候只想到“美的享受”的天真,更多些伴隨追求的痛苦現實感,這必將更有利于對美的執著而不懈的追求。筆者認為,這正是詩人給人的極富哲理而又頗有教益的提示,《美神頌》的真實價值即在于此。
該詩意境幽深,象征、比喻恰切、形象,詩句明白如話,卻蘊含豐富,詩意蔥蘢;表現的是觀念,抽象深奧,但筆調明快抒情,哲理論題可以抒情詩來品味,顯示了詩人獨特的詩風。
上一篇:《聞一多·紅燭》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布魯諾·老橡樹》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