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②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③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jī)。④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yīng)回首,為我沾衣。⑤
【注釋】 ①參寥子,僧人道潛的號,于潛人。能文善詩,與蘇軾交往甚密。②西興: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市境內(nèi)。③“俯仰”句:語本王羲之《蘭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④忘機(jī):機(jī):機(jī)心,巧詐之心。《莊子·天地》:“有機(jī)械者必有機(jī)事,有機(jī)事者必有機(jī)心,機(jī)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忘機(jī)就是要泯除機(jī)心,淡泊寧靜,返樸歸真。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jī)。”蘇軾《和子由送春》:“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jī)。”都是同樣意思。⑤“約他年”以下數(shù)句:典出《晉書·謝安傳》:“安別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鎮(zhèn)新城,盡室而行,造泛海之裝,欲須經(jīng)略粗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上疏請量宜旋旆。”在還京途中,“聞當(dāng)輿入西州門,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謝安死后,其外甥羊曇不忍過西州門,一次醉中過西州門,觸景生情,悲感不已,慟哭而去。
【譯文】 有情的風(fēng)從萬里之外卷著潮水而來,又隨潮水無情地退歸。請問錢塘江邊,西興和浦口之間,那斜陽已是第幾回?不必思考現(xiàn)代還是古代,俯仰之間前人已成過去。有誰會象我東坡那樣,頭發(fā)白了,把功名也忘記? 記得那年春天,在西湖的西邊,煙雨籠罩著青山。詩人之間象你我這樣意氣相投的可算稀少了。相約在東還海道那一年,希望象謝公那樣和平生志向不相違。當(dāng)路過西州路的時候,不應(yīng)該回憶往事,因為我而淚滿衣襟。
【集評】 明·沈際飛:“伸紙書去,亭亭無染青蓮出池。”(《草堂詩余正集》卷四)
清·陳廷焯:“寄伊郁于豪宕,坡老所以為高。”(《白雨齋詞話》卷八)
清·鄭文焯:“突兀雪山,卷地而來,真似錢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胸中數(shù)萬甲兵,是何氣象雄且杰!妙在無一字豪宕,無一語險怪,又出以閑逸感喟之情,所謂骨重神寒,不食人間煙火氣者,詞境至此,觀止矣。”又:‘云錦成章,天衣無縫,是作從至情流出,不假熨貼之工。”(《手批東坡樂府》)
【總案】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佑六年(1091),時蘇軾已從杭州知州任被召入京任翰林學(xué)士,從汴京寄贈于在杭州的道潛。此詞上片感嘆人生無常,流露出無意于功名的思想。下片以謝、羊之事為喻,表達(dá)了日后退隱杭州,以酬知己的素愿。
上一篇:陳與義《臨江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彭元遜《六丑楊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