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唐多令 惜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譯】
愁,
是怎樣合成的一個(gè)
愁?
是在離人的“心”上
再加一個(gè)“秋”。
面對芭蕉,
沒有雨,也覺
凄響颼颼。
都說晚涼天氣好,
而我面對明月,
卻怕登樓。
平生之事,已如夢,
萬事皆休,空有
落花飄零煙水流。
群燕已然辭歸了,游子
為何還在異鄉(xiāng)淹留?
垂柳呵!你不能
把她的裙帶兒勾,
也應(yīng)該,伸出長長的絲兒,
系住她的行舟。
【評】
對于此詞,前人褒貶不一,貶者如陳廷焯認(rèn)為此篇“幾于油腔滑調(diào),在夢窗集中,最為下乘”(《白雨齋詞話》卷二);褒者如張炎認(rèn)為“此詞疏快,卻不質(zhì)實(shí)”(《詞源》卷下);亦有不褒不貶之評,如劉永濟(jì):“此詞首句,只是小巧,無甚深意。與山谷‘門里安心’為‘悶’字,“女邊著子’為‘好’字,少游‘一鉤殘?jiān)聨恰癁椤摹郑挥螒蛑P”。
平心而論,此詞境界不高,寫得小巧,但卻十分可愛,有些語意,亦頗多創(chuàng)新,故而也得之青睞。首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雖近似文字游戲,但也是反復(fù)體驗(yàn)方可得之,用得亦巧妙。王士禎評為“滑稽之雋”,可謂慧眼識珍。“縱芭蕉、不雨也颼颼”,寫出中國文人經(jīng)過多少次芭蕉、梧桐細(xì)雨的文化熏染之后,對芭蕉梧桐的心理反射,更兼當(dāng)時(shí)有愁緒在胸呢?結(jié)句“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亦有“化臭腐為神奇”之妙。
上一篇:朱敦儒《卜算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diǎn)
下一篇:陳允平《垂楊》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