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五言詩·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原詩今譯】
只有在外地做官的游春騷人,
對荏苒節序的轉換深驚其新。
絢麗的早霞從海上噴出曙色,
江南的梅花、柳絲報著陽春。
和暖的春候催發著黃鶯鳴唱,
那晴光在轉綠的蘋草上蕩漾。
游春客忽然聽到古歌的曲調,
惹起了鄉思歸夢,淚濕巾裳。
【鑒賞提示】
這是一首唱和詩。原唱是晉陵(今江蘇常州)陸丞作的《早春游望》。在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審言仕途失意,在江陰縣任職。他在和晉陵縣丞陸某同游唱和時,以原唱同題,通過對江南春天景色的描繪,生動地抒發了懷念家鄉的真摯感情,曲折地表達了政治失意的苦悶心情。
首聯以情起,正面抒寫詩人長期宦游的孤獨感受。因是宦游人,久客在外,所以用“獨有”表現對異鄉節物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而“偏驚”之情又是因處境困窘而生。正是在這強調的語氣中,烘托了詩人在宦游中感受新鮮而思緒凄清的矛盾心情,暗示出詩人因時光流逝而功業無就的苦悶。二、三聯再承“獨有”“偏驚”,以遠近相間的筆勢,從“物候新”的角度,刻意描繪了江南綺麗壯美的自然風光。
“云霞”句描寫江南早春的特有風光。由于江南近海,所以太陽還未從海上升起,就先看見了絢麗燦爛的朝霞,使人感到新春已降臨人間。“梅柳”句描寫江南早春的花木。梅樹開花,柳樹披綠,更使人感到江南比江北春早。“淑氣”句著一 “催” 字,突出了江南暖和的氣候撩逗得黃鶯歡快地啼唱。“晴光”句用一“轉”字,刻畫出江南晴朗的陽光使水中的蘋草變得深綠可愛。云霞、滄海、紅梅、綠柳、春江、黃鳥、白日、綠蘋,這一切富有特色的景物,構成一幅江南早春氣象萬千、景色秀美的藝術畫面。“出”“渡”“催”“轉”四個動詞,更把江南早春物候獨有的美,作了動態而形象的刻畫。這正是詩人所“偏驚”的“物候新”,是詩人作為“宦游人”的獨特感受。詩人之所以驚江南物候之新,正是因為心中有懷念中原故土之情,因而也就自然地過渡到末聯對思鄉之情的抒寫。
結尾二句筆勢急轉,以忽聞陸丞格調高古的歌聲,思鄉之淚沾巾,點明了和詩之意。詩人用“忽聞”對上面“物候新”的早春景色作急驟轉折,表明江南新奇的春色已使詩人驚心,友人的古調更觸動詩人心中的思鄉之痛。江南非久戀之地,歸思之情也就更濃了。
全詩以情起,抒發孤獨之感,感受新奇而思緒凄清;以景襯,鋪寫詩人感受到的江南早春的新奇景物,寓含著懷念中原故土的深深情意,景色優美而情調淡然;以情結,寫歸思悲慨之態。首尾照應,章法嚴謹。又以“獨有”“偏驚”“忽聞”,構成轉折頓挫,構思完整又有變化,意境貫通而別有情結。故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稱贊此詩“高華雄整”,為初唐五言律詩之首。
上一篇:朱淑貞《七言詩·即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岑參《七言詩·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